早搏,是心脏过早搏动的简称,好比心跳突然“抢拍”。过早搏动又称期外收缩或期前收缩。频繁的早搏,大多使人感到心悸、胸闷、疲乏等不适。
成年人的心跳每分钟在60~次之间为正常范围。以每分钟心跳72次为例,则每隔0.83秒心脏跳动一次,如果每分钟心跳72次的人,在均匀的心跳中,忽然有那么一跳,在不到0.83秒的时间内提前发生了,便称为早搏。
早搏很常见,是心内科仅次于房颤的一种心律失常,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部分患者无症状,在体检时才发现,有些人会感觉心跳突然‘咯噔’或者‘怦’一下,严重的患者会有心脏要从喉咙里跳出来的感觉。
频繁的早搏,大多使人感到心悸、胸闷、疲乏等不适。在较为严重的心脏病的基础上发送频繁的早搏,甚至有可能引起心绞痛或心力衰竭。
早搏虽是心脏的不规则的跳动,但早搏并非皆由疾病造成
心脏结构功能正常丨▼
●情绪:紧张、焦虑、疲劳都是早搏发生的诱因;
●药物影响:服用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抗生素等也能诱发早搏;
●电解质紊乱:严重腹泻、大量使用利尿剂等造成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镁都能造成早搏;
●其他:甲亢或是饮酒也都可能诱发早搏。
心脏结构功能异常丨▼
●心脏瓣膜疾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肺心病、甲亢等都能造成早搏,尤其像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等严重损伤心室肌功能的疾病更容易造成室早。
偶发性早搏,对血液循环的影响不大,尤其是并非由疾病引起的。只要将诱发早搏的原因去除,早搏便可逐步消除。由疾病引起的的早搏,应当首先治好诱发早搏的疾病。
频发性早搏,尤其在心脏病基础上可能演变为严重心律紊乱,或可能导致心绞痛与心力衰竭,应注意治疗!
点击左下角
把握健康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