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心跳加速的原因很多,生活中常见的因素有:
压力大。压力大会增加清醒、安静状态下的心率,即静息心率。情绪激动时,心跳也会加快。如果长期因压力心动过速,会损害心脑血管健康。
饮食影响。饱餐,喝浓茶、咖啡,以及吸烟、饮酒等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
体位改变。站着时交感神经兴奋,心跳会加快。
以上因素引起的心跳加速通常持续时间较短,健康人也会出现。
但如果在安静状态下,成年人心率超过次/分,并伴有心悸(心慌)、出汗、头昏、乏力等症状,就应当提高警惕,医院做个心电图,必要时排查以下原因。
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疾病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心功能。甲亢等疾病可导致心跳过快。
感染。有些感染引起的炎症、发热等,也会加快心率。
心脏问题。房颤、心衰等疾病常表现为心率过快,应遵医嘱治疗。
此外,服用某些抗生素、麻黄素、平喘药等药物期间,也可能出现心率过快。由于疾病引起的心动过速,应明确病因后治疗原发病;由药物引起的则可咨询医生或药师,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
心跳长期过快,某种意义上相当于迅速消耗一生的“心跳总额”。这可能引起心脏扩大、血糖异常、心力衰竭,伤害血管健康,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心跳太慢,要防猝死
心跳太快不好,太慢了也不行。生理情况下,心跳较慢主要和年龄、性别等因素有关。一般而言,老年人心跳比年轻人慢;男性的心率比同龄女性慢;运动员的心率较普通人偏慢。
如果心率在40~60次/分之间,且没有异常症状,一般不必治疗。但如果长期心率过慢,会导致心脏泵出的血不够,导致身体缺血缺氧。身体为了“自救”,慌忙中常会选择代偿性心室加快运动来供血,这反而会造成回血不足,严重时可能导致猝死,甚至死于睡梦中。如果心跳特别慢(≤40次/分),出现头晕、气短甚至眼前发黑,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做心电图、心脏超声的检查,排除冠心病、心肌病等问题。
如果心率长期少于50次/分,且有异常症状,也医院做相关检查,找到原因。
心跳过缓严重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遵医嘱安装心脏起搏器加快心率。
心脏乱跳,当心健康隐患
除了跳动快慢,心跳的节奏一旦出问题,也可能是疾病征兆。这其中有两种很常见。
早搏
心脏工作时,如果提前出现一次跳动,之后停顿一下,就像是演奏舞曲乱了节奏,这种情况被称为早搏。早搏发生率很高,除了心脏不好的人,正常人在精神压力大、吸烟、酗酒、喝咖啡和浓茶、失眠时,也可能出现。早搏常表现为心悸、心脏停跳感、有东西顶撞胸部或咽部产生强烈的撞击感等。如果是体检发现早搏,本人没有任何感觉,次数也不多,大多不用治。但如果早搏症状明显,动态心电图显示每24小时有一两万次甚至更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时间久了还会对心脏结构造成影响,应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如果有甲亢、心肌炎等原发病,应积极治疗。
房颤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主要表现为心跳不规则。研究显示,40岁以上人群中,男性一生中患房颤的风险为26%,女性为23%。也就是说,一生中,约1/4的人会发生房颤。房颤可通过发病时的普通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捕捉并确诊。其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慌,也有人感觉胸闷、气短或出汗。有些人无明显症状,只在体检中偶然发现,这类“无症状性房颤”通常更危险。引起房颤的原因很多,遗传、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肌病、甲亢等疾病,大量饮酒、过度劳累、抽烟等都是常见原因。
房颤最严重的危害就是导致脑卒中(中风)。研究显示,房颤患者脑卒中风险增加2~7倍,死亡风险增加约2倍,房颤还会增加心衰的风险。因此,发现房颤,一定要及时治疗。
文章摘自《生命时报》
医院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