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最明确表现之一,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左心室肥厚或心衰患者)可能会出现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此外,一些降压药物,例如噻嗪类利尿剂,有可能造成电解质异常而导致心律失常。有效降压和保持血压平稳可以帮助预防这些心律失常及并发症的发生。
鉴于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的密切关系,欧洲心律学会(EHRA)和欧洲心脏病学会(ESC)高血压委员会组成了一个工作组,同时集合了心律协会(HRS)、亚太心律学会(APHRS)和拉丁美洲皇家学会(SOLEACE)的专家,全面审查现有证据,于年2月份发表了关于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的联合共识。我们摘录了部分共识声明内容进行了整理。
评估、筛查和管理路径
1、频发室上性早博和左心室肥厚患者发生房颤的可能性高,或许可考虑持续ECG监测及时发现房颤。
2、大多数室上性早博患者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例如限制酒精、咖啡因摄入)和优化血压控制来管理,尤其是当患者存在左心室肥厚时。
3、出现房颤时,应该考虑到可能是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一种表现。
4、卒中预防对于房颤患者的管理至关重要,高血压检测以及良好血压控制对于降低卒中和血栓栓塞的风险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可以降低抗栓治疗的出血风险。
5、无症状性房颤比较常见,应该考虑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机会性筛查以发现潜在的房颤。
6、高血压患者有提示心律失常疾病的症状,记录心律失常的发生以及类型对于心律失常的充分治疗至关重要。
7、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左心室肥厚患者)有可能出现窦房结和房室传导阻滞,高血压患者睡眠呼吸暂停和睡眠呼吸障碍后更易出现。
8、心房和心室传导阻滞都有可能在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左心室肥厚患者)中发生,可分别导致房颤和心源性猝死。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左心室肥厚患者)存在左束支传导阻滞,提示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增加。
9、静息心率增加(80-85bpm)不仅预示冠脉疾病和心衰患者的预后不良,同样也预示着高血压患者的预后不良。对于无其他并发症(如左室功能受损)的高血压患者,干预试验没有得出明确的证据表明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其他降低心率的药物可带来获益。
10、高血压患者易发生缓慢性心律失常,主要是由于药物相关的副作用,如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断剂,两药联用更易导致上述副作用,因此在使用时要谨慎。慢性肾病患者的药物或活性代谢物易在体内蓄积,需要特别北京最好白癜风中医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权威的医院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