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近郊的初冬午后,
依旧泛着金黄的树叶在风中起舞,
飘动着几许寒意。
而在刚启用不久的
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
体育馆健身房里,
却仿佛氤氲着一汩汩偌大的暖意:
虚掩着的实木大门,
似乎怎么也挡不住
学生们热情满怀的盼望。
只见一个矫健的红衣少年,
推开教室门的那一瞬间,
掌声轰然响起!
没错,这就是传说中“不做剁手党,订好闹钟半夜起床上网去抢课”的“冰粉儿”们,对他们钟爱的“冠军”老师——陈一冰,最质朴而又最珍贵的敬意!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看陈一冰是如何跨界做老师的,他和学生之间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从教的初心:
母校老师为我注入“心”能量
“直体向后慢翻上成直角十字,再压成水平十字,接着压成倒十字。有一根看不见的绳子把身体轻轻拉起来,立感鲜明。屈体前翻两周,成水平支撑。全身后摆,屈体前翻,在环中成十字支撑,后摆成水平十字,直体后翻两周加转度下。站!”解说员停顿了一下,不由地说了一句:“漂亮!”
这是年伦敦奥运会体操男子吊环决赛的现场,刚刚完成难度系数为6.8分的动作的,是28岁的“吊环王”陈一冰。
解说员话音刚落,只见陈一冰落地时稳稳地站在垫子上,全场掌声雷动。他举起双臂,吐出舌头,眨了一下右眼,又眨了一下左眼,接着高高地把手臂举起,手攥成拳,抬头向空中呐喊。最后,他抚摸着吊环架,重重地亲了一口。
年伦敦奥运会体操男子吊环决赛现场
“体操已融进了我的生命里。”陈一冰的眼眸里透出冰晶石一样璀璨的光,他孩提般淳朴的笑容,如初春的斜阳裹挟着暖风迎面而来,记忆的话匣子就这样顺其自然地打开。
退役后本有很多选择,当国家体操队的教练、成为一名成功的创业者、体育明星……那么,陈一冰选回归母校教书的初衷是什么呢?
“回归母校当老师,我多么多么幸福呀!”
在陈一冰的眼里,北京师范大学是一所“学术开放、精神自由”的大学殿堂,这所始于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的古老学府,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学术气息,以及在教师教育领域领先的旗帜地位。
陈一冰带队参加母校健身跑活动
除此之外,母校对于陈一冰来讲,有着特别的恩情。
“除了扎实的基本功之外,是我的导师,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殷恒婵教授和她的团队,通过竞技体育心理辅导的专业技术,让我一步一步走向了冠军的领奖台。”陈一冰坦言,在每一次重大赛事之前的心理调适,对于比赛水平的正常发挥非常重要。
从刚开始觉得“运动心理学”很“玄乎”,甚至有点排斥,直到被殷老师团队的专业技术和敬业精神所动容,“导师用各种先进的心理调适手段、积极正面的暗示等为我注入一种我性格中缺少的‘霸气’,让我hold住全场”。
陈一冰与导师殷恒婵教授及学院部分教师合影
怀揣一份感恩的心,陈一冰选择回报母校。他说要把“积极阳光的心态、团结协作的竞技体育精神”的火种,播撒在更多的学生心中。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现在的师大学子将来成为“人师”之后,会把种子播撒得更宽更远,“健康中国”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奥运冠军北师大授课:教你减脂瘦身
“被求拖堂”的课堂:
从“吊环王子”的“飞行梦”讲起
陈一冰课堂洋溢着欢乐的每一分钟,都是被学生极为珍视的。每每到课间休息或者课后,他总是被同学们“围追”着问自己的成长故事,甚至多次被要求拖堂:“老师,指针走得有点快,还没有到下课时间呢,再上一会儿吧……”
如果说《运动与减脂塑形》这门课是陈一冰精心准备的一道“健身大餐”,那么世界冠军的成长故事,如同一道芬芳的饭后甜点,总能不断地激活学生们求知的味蕾——
陈一冰是早产儿,年幼时体弱多病,父母便在他5岁那年把他送入体操馆,希望能让他强健体魄。陈一冰自小就表现出了在体操上的天赋。10岁前他一直在天津业余体操队进行训练,在许多国家级体操比赛中拿了好名次,年底被教练选入天津专业体操队。年,又通过代训的方式进入了体操国家队。
陈一冰童年照片
从年开始,陈一冰体操生涯里最看不见未来的日子来了。年到年这八年间,他开始有了比赛任务,却一点成绩也没有。那时他无数次想过放弃,世界冠军在他看来是个遥不可及的梦。陈一冰能坚持继续训练,只是因为他想要证明“我能行”。
在那段日子里,陈一冰坚持每天都要比别的伙伴多训练两个小时,5点就起床,18点队内收操时,他默默练到19点甚至更晚。他掉过眼泪,最惨的一次甚至是“流血流汗,鼻涕哈啦的”。他也想家,年到年,甚至7年都没有回过家。这段艰难的时光磨炼了他的意志,夯实了他的基本功基础,为他日后成为“吊环王”打下了根基。
22岁那年,陈一冰拿到了他人生中第一个世界冠军,自此到退役,他从未掉出过世界体操第一梯队的行列,统治吊环这个项目长达6年。年和年的体操世锦赛上,他连续问鼎吊环冠军;年北京奥运会,他一举拿下吊环冠军和团体冠军,从此被誉为“吊环王”;年伦敦奥运会谢幕战,陈一冰完美发挥,却只拿到了银牌。
“吊环王子”陈一冰
体操大项里,吊环一直是个很难“赢”的项目。因为吊环更多比的是克制,比谁的身体姿态更平整优美,更有韵味。
要想成为顶尖的吊环运动员,仅仅训练是不够的,还需要天赋。陈一冰的身体感知能力超乎常人,这使得他在吊环上做动作时,可以精准控制自己的每一块肌肉,稳稳地在旋转后停住,完美地做到横平竖直。陈一冰说,他十分享受这种在空中飞翔的感觉,飞行员是他除了体操之外的又一个梦想。
如今,陈一冰已经“梦想成真”,在创业者、大学老师、父亲的角色切换中游刃有余。而那颗“想要飞得更高”的种子,将载着“育人”的翅膀,飞向辽阔的远方。
最高的“加冕”:
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在运动员、创业者、大学老师等众多身份中,陈一冰对教师这个身份尤为热爱、珍惜和投入。每次课前都特别认真地备课,他要求自己不能千篇一律,坚持要求“花样翻新”,很多动作都是自己研发并反复实践验证,才会在课堂上传授。
一冰老师在备课
与他比赛中坚毅、霸气的神情不同,陈一冰在课堂上温柔可亲、细致入微,如同邻家的小哥哥。课上,陈一冰实现每个动作都是轻松自如的,而学生们常常需要咬牙坚持。
在每个“高难动作”的小间隙,教室里就会传来一声整齐的长长的悲叹和清脆的倒地声,陈老师就总是无奈地说:“也没有这么累吧。”同学们便拼命与陈老师争辩:“真的很累啊!”
偶尔,陈老师也会顽皮地假装身体晃动,借此鼓励同学们:“老师也不一定能做到,你已经很棒了。”
教室里时常哄笑起来,浓浓爱意仿佛吸吮了所有汗滴,同学们就在不知不自觉中,学会坚持,去抵达自己的极限,在生活和学习中也自然变得更加勇敢,去迎接更多的挑战!
有的同学从周边高校“乔装混入”,有的学生因为没抢到课,在旮旯处“蹭课”。
因为陈一冰,更多年轻人爱上了“科学运动”,而这,正是陈一冰觉得“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是对我最高的加冕!”
说到课程,陈一冰介绍道:“运动与健康促进”5门慕课课程是学院为更好地落实“健康中国”“师生健康中国健康”等系列精神,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健康水平,由殷恒婵院长顶层设计,带领自己和学院其他17位各领域教授、专家研发制作而成的。其中我是《运动与减脂塑形》课程的负责人,希望通过慕课课程能够让更多的学生科学地运动起来,拥有更健康的身心。
奥运冠军陈一冰带你燃烧卡路里!快来pick《运动与健康促进》系列慕课!
他主讲的《运动与减脂塑形》慕课课程旨在教会同学们如何使用科学的运动方法,达到完美的健身目标。课程根据男性、女性生理和需求的不同,分别讲授不同的训练方式及部分训练动作,从热身逐渐到全面锻炼各个小肌肉群,再到心肺功能锻炼,最后放缓节奏,进行拉伸放松,课程节奏科学。自9月17日在学堂在线上线至今,选课人数达到人,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陈一冰认为,慕课也是体育教育创新的一种,通过这种大型公开课的形式,同学们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观看学习,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反复学习。利用3D解剖图的形式展示肌肉线条也比传统的板书和书本更加直观生动,更易于同学们理解学习,成为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很好的补充。专门设置的讨论答疑区也使同学的问题得到了准确及时的反馈,这都是新技术带给体育教育的好处。
科技的变革,一定会深刻改变教育。当谈及未来的教育,他大开脑洞,天马行空。俨然一副娃娃的脸庞,两个深深的酒窝随着大男孩的开怀一笑荡漾出阿里巴巴“芝麻开门”的咒语——
VR、AR和AI技术,
请将我复制成无数个一冰老师吧!
我想为更多的学生上课,
与他们互联互动,一起成长!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ID:bnuweixin)
责任编辑
贾文艺
更多精彩资讯,中医白癜风知名医院北京治白癜风那里好一点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