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前体的识别可能会帮助早期发现并预防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2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频发房性早搏(APCs)和房颤发生率间的关系。
3方法在这个回顾性队列研究中,研究者分析了年至年间名无房颤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基线水平。所有相关数据的电子医疗记录均进行了审查,以确定基线特征。根据房性早搏发作的频率,分为房性早搏发作频繁组(≥次/天)和房性早搏发作较少组(<次/天),平均随访7.5年,观察两组进展新发房颤的情况。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之前和之后情况进行倾向评分匹配后得出,受试者平均年龄为64岁,93%为男性,平均体重指数31.24kg/m2、糖化血红蛋白6.42%、低密度脂蛋白.92mg/dl、左房大小4.26cm和心率73次/分。在房性早搏发作频繁组,21.8%受试者出现房颤;在房性早搏发作较少组,5.6%受试者出现房颤。在调整人口统计资料、用药情况、并发症、实验室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证实了频繁的房性早搏可能与房颤发病率有较高的独立相关性(HR2.97,CI1.85to4.80;P<0.)。在倾向匹配组,这种关联仍然显著存在(HR2.87,95%CI1.65to4.98;p0.)。
4结论频繁房性早搏(≥/天)与房颤相关的风险更大。
5作者或译者译者:赵雪梅(医院)审校:张宇辉(医院)
6来源FrequentAtrialPrematureComplexesandTheirAssociationWithRiskofAtrialFibrillation.AcharyaT,TringaliS,BhullarM,NalbandyanM,IlineniVK,CarbajalE,DeedwaniaPAmJCardiolDec15;(12):-7PMID: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