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后8大致死并发症
心脏破裂:心肌梗死后梗死灶失去弹性,心肌坏死、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释放水解酶所致的心壁破裂,心室内血液进入心包,造成心包填塞而引起猝死。室壁瘤可发生在心肌梗死早期或梗死灶已纤维化的愈合期。由梗死心肌或瘢痕组织在心室内压力作用下局限性的向外膨隆而形成室壁瘤。室壁瘤内因创面粗糙,纤维条索可继发附壁血栓,异常的起搏信号形成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功能下降导致心功能不全等。心律失常,多发生在发病早期,心肌细胞因为缺血可发生代谢异常,导致异常放电,电信号向周围有活性心肌细胞传到,造成室性早搏等。心肌梗死后会造成乳头肌缺血坏死或功能障碍,造成链接的瓣膜关闭不全,导致心房心室前负荷的增加,进一步加重心力衰竭。一般在急性心肌梗死后2~3周或数月内发生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因坏死物质及炎性介质入血,导致自身免疫系统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随血流沉积在心包膜,胸膜,肺泡壁的毛细血管内皮处激活了补体,损伤毛细血管,从而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甚至破裂出血,对器官造成伤害,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等症状,可反复发生。
修心苑主,人话怎么说?
1、心脏破裂
急性心梗后心肌坏死掉了,就像苹果烂掉了一块烂的地方用手一戳就破了。心脏破了,里面的血都流出来了。出到哪里?当然是心脏的外衣—心包腔,心包腔里面都灌满了血,就像穿着紧身衣在雨里跑步。明明可以跑起来,但就是不给力。
今天的手术就是针对上面那个小破口进行的,看起来是小口,好像贴上创可贴就能好了。其实手术很复杂,简单的讲,就是要用一种叫“三明治”的缝合方法,解决这个小口的问题。
黑线就是缝线的走形示意图
2、室壁瘤
坏死的心肌弹性肯定不行了,面对心脏收缩这么大压力肯定扛不住。就像汽车轮胎鼓个包,这个包鼓出来了。就像个瘤子一样。干活的心肌少了,排出的血液的速度和流量都会减少。
3、出血性并发症
心梗后需要大量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通常使用抗凝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肝素等等,这样出凝血功能降低,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脑出血等等。而致死性的出血多为大量出血或者非常重要的脏器出血,如脑出血。
4、附壁血栓形成
心脏内膜梗死了,当然跟正常内膜不一样了,就比较粗糙(摩擦摩擦)。血小板就喜欢在粗糙的地方逗留,也容易聚集。室壁瘤里面就形成一滩死血,血液流动速度慢或形成涡流,就容易凝固成块,(类似血豆腐的形成过程)。
血栓不是很牢固,随着心跳也会同步跳动(舞动起来),如果掉下来了,那就是跑到哪里堵哪里了。随着血流进入循环系统,造成重要脏器栓塞。比如肺栓塞,脑栓塞、肾栓塞、下肢动脉栓塞等。
5、心律失常
心肌细胞缺血后就像饿疯一样,随意放电,坏死的心肌细胞有可能成为超导体也有可能成为绝缘体,总之就是不正常的电一下,电一下。
导致心脏骤停、猝死
缓慢性心律失常如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
6、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
随时可能发生。心肌大量的坏死了,干活的细胞就少了。以前10个人搬的东西,现在7个人搬,你说吃力不吃力?当然容易出现心力衰竭。
梗死面积占左心室的20%时即可引起心力衰竭,梗死面积超过40%则将导致心源性休克。
7、合并感染
很多老年病人死于这个因素
常见的多为肺部感染,可能是由于心梗后泵功能衰竭,导致脏器淤血水肿,从而容易合并感染有关心衰合并感染,患者死亡风险就会进一步加大。
心脏这个血泵出现问题后,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他的器官也不可避免的出问题。
8、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心肌梗死后,心肌内的一些物质都释放入血。免疫系统平常可没有见过这样的东西啊,所以认为是这些物质是敌人,就针对这些物质产生抗体,抗体跟这些心肌坏死物质
打仗啊。战争持续很长时间,直到坏死物质不再产生为止。但身体这个主战场可就受不了,满目疮痍,到处给大脑报警需要救援。
(本文仅作为浅显科普文章,如有不严谨之处,请指出,以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