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搏十分常见,其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的。有些人在查出有早搏后,就变得小心翼翼,甚至因此中断了常年的健身运动。早搏真的是健身运动的“禁区”吗?来听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王建华怎么说。
早搏
过早搏动简称早搏,是指异位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发生在窦性或异位性(如心房颤动)心律的基础上。可偶发或频发,可以不规则或规则地在每一个或每数个正常搏动后发生,形成二联律或联律性过早搏动。按起源部位可分为窦性、房性、房室交接处性和室性四种。其中以室性早搏最常见,其次是房性,结性较少见。
误区一:早搏是由心脏病引起
早搏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不伴有心脏病的称做功能性早搏,伴有心脏病的称做器质性早搏。有人认为早搏就是不正常,是心脏有病,这不完全正确。有资料显示,几乎所有的人在一生中都发生过早搏,只不过许多人没有感觉到而已。
生理性早搏多发生在情绪激动、神经紧张、疲劳、更年期、消化不良、过度吸烟、饮酒或饮浓茶、咖啡等刺激性炊料时。某些药物也可诱发早搏,包括抗心律失常药,即治疗早搏的药物本身也会引起早搏。成年人的早搏大多与忧虑有关。
病理性早搏多发生在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心肌病、二尖瓣膜病、甲亢性心脏病等。当然,早搏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发生率更高。
误区二:早搏的频率和症状与危险性有关
早搏的危险性是由原发病的严重性和早搏是否有发展为恶性心律失常的趋势来决定的,而不是由早搏的次数或症状而定。比如在升学体检时发现,很多学生在心电图中有早搏,但这些学生仍然活蹦乱跳,丝毫没有异样的感觉。有些人只是偶发早搏,就感觉心跳到了喉咙口,很不舒服。有症状的可能是病理性早搏,没有症状的也不能排除病理性的可能。
误区三:早搏患者不能运动
王建华建议早搏患者正常运动。因过度疲劳、饮用烈酒、喝浓茶、服用某些药物等引起的生理性早搏,只要去除诱因,早搏自然会消失。
早搏并非健身运动的“禁区”,即使是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早搏,也并非完全忌讳运动,当然,病理性早搏毕竟是一种疾病,应该在医生查明早搏的原因、位置、性质的前提下进行安全适当的运动。
另外,要着重对生活方式和作息规律的调整,如少喝浓茶、咖啡,不要吸烟、饮酒,不要过度熬夜,早睡早起,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等。精神高度紧张、心理压力过大是早搏的主要诱因。
医院
心血管内科主任
王建华
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病、肺心病、高血压病。
医院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