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4月21日是我国第25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科学抗癌、关爱生命”。
在防保科和基层指导科的促成下,作为肿瘤防治宣传周系列活动之一,我院肿瘤防治宣讲团队于4月14日上午前往甬江街道外漕村,宣传肿瘤预防筛查、规范治疗的科普知识,并开展义诊活动。
专家团队由中国抗癌协会全国理事、我院副院长叶孟博士带领,针对高发病率的消化道、泌尿系、胸部肿瘤、甲状腺乳腺肿瘤、妇科肿瘤,宣讲团汇集了有关手术、内镜、放化疗、营养支持等方面的12名专家。
义诊活动现场
外漕村居民以老年人居多,医院不方便,得知专家医疗队要来,大家早早准备好既往病历等资料前来。活动从上午9点开始,临近中午结束,深得居民好评。在街道卫生服务中心邀请下,我院科普专家团还确定了下一站活动事宜。
今天是世界肿瘤日,说到肿瘤防治,听听专家怎么说!
宁大附院胸外科主任医师周成伟说:“来复查的肺癌患者已经活到5年、8年、10年、11年……存活时间越来越长,正确的肿瘤防治让癌症患者远期生存变成可能。”
肺癌早期和晚期,存活率差了4倍
早期肺癌5年生存率高达70%,晚期5年的生存率只有16.1%,两者差距明显,相差有4.3倍。
这也是为什么一直强调肺癌防治要“赶早”的原因!早期肺癌手术治愈率在70%以上,即便是有病情进展的肺癌,也可通过其他规范化治疗手段先把肿瘤缩小,再争取手术切除。可是发展到中晚期的肺癌,基本没有手术机会,也就意味着几乎失去治愈的可能性。
周医生说,提高肺癌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并没有特别好的方法,目前最效的措施就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四个肺癌信号要警惕!
1咳嗽
2痰中带血
3胸痛
4发热
肺癌早期的症状并不明显,只有当肿瘤比较大,对周围组织侵犯较多才会有明显的症状。因此,早发现还是要靠定期体检,尤其是对直径小于1厘米的肺癌,低剂量螺旋CT的检出率可达到80%以上。40岁以上、长期吸烟、有肿瘤家族史、有职业暴露史等高危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检查。
靶向药给了患者新希望!
不少非小细胞癌患者发现时已是肺癌晚期,存活率很低。周医生介绍,过去靶向治疗出现前,晚期肺癌患者的选择通常只有化疗和局部放疗,10年前晚期肺癌患者平均总生存期只有8-10个月,而现在很多患者都能活得更长,活得更好,甚至部分患者能够实现带瘤长期生存,这些主要归功于近十年来靶向药物的发展。
如果说化疗是好人坏人一个也不放过,歼敌一千同时自损八百,那靶向治疗则是只瞄准癌细胞的精准打击,其副作用远小于化疗。所以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阳性的肺癌患者可谓是不幸中的万幸,因为他们是适合使用靶向治疗的患者,而且现在医保内针对EGFR突变的靶向药选择范围很广,一代药、二代药可以用于大多数EGFR基因突变阳性患者的初始治疗。
同时,我国肺癌诊断和治疗水平正在逐步和国际接轨,目前已引入一、二、三代靶向治疗,可针对不同阶段的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诊疗方案,主要用于驱动基因突变、晚期不能手术的肺癌病人,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康复治疗应贯穿“全病程”
为及时发现局部复发或是转移病灶,在肺癌术后一直强调康复期防护,比如:
▼术后第1年:每3医院复查1次;
▼术后第2年:每半年查1次,一旦出现发热、剧咳、血痰、气急、胸痛、肝痛、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及时就诊。
推荐阅读:胸外科、呼吸内科共同解读肺部结节的那些事!
源自:防保科、基层指导科、胸外科
部分内容综合自健康时报
编排:党政办
北京中科白颠疯曝光白癜风一般出现在什么部位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