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山绿水的福建,几乎每个县城都有一条江,或绕城而走,或穿城而过,因着水的点染,城市均显得灵动而生机勃勃。漳平市也不例外,这是一个九龙江上游的新兴城市,蜿蜒的江水将城区一分为二,几座形态各异的大桥将两岸像褡裢的扣一样连在一起,桥上来来往往的人群把整个城市的生活交织起来,五光十色,其乐融融。
漳平于我甚为有缘。我在这里读中学,插队,从这里走上工作岗位,后来随着人生的沉沉浮浮,又几次回到这里休憩调整,重返江湖,真所谓荣辱相依,休戚与共。说起来也怪,对漳平的印象,最深的不是这里的朋友或亲戚,而是另两样东西。一样是这里的水仙茶——中国乌龙茶类唯一的紧压饼茶,其味如兰,自不必细说了。另一样,就是市中心、江边上那一片郁郁葱葱的古樟树林,不论近而入其境,还是远而观其容,均令我心灵震撼。
这片几乎是紧贴着江面生长着的樟树林,占地约有一百亩,据市园林部门计算,现存古樟树达棵,大多数古樟树树龄都在年以上,平均树高27米,平均胸径78厘米。最大的一棵胸径1.5米,最高一棵高达40多米,树龄最长的一棵有多年的寿数。从远处看,是一片葱葱笼笼的绿荫,走进看,那一棵棵古树,或老态龙钟,曲虬如龙,或昂首傲立,直插苍穹。树干上,多有断肢留下的巨大疤痕,树身上,尽是岁月刻下的纹理。在依旧枝繁叶茂的树下,一种浓郁的历史沧桑感,扑面而来。
据记载,漳平建县是在明成化七年,即年,距今不过年。而最老的一棵樟树树龄是年,也就是说,它比县城的历史还要早一百多年!对漳平来讲,它可真可谓是见惯了秋月春风,阅尽了人事更替。令人感慨的是,樟树林下的沙土地几乎是跟九龙江的河床一体的,几百年来,九龙江有记载的洪水不下数十次,每次都能把樟树林从树根淹到两人高的树身,但是任凭你激流冲荡,樟树却始终岿然不动。我相信,它青筋暴突的根,已经深深植入河床底下的岩缝里了——树老成精,它使了“千斤坠”的功夫了。
漳平人对这片樟树林深怀眷恋与敬畏,不管春夏秋冬还是晴雨晨昏,老人在林中漫步,小孩在树下嬉戏,青年在林边读书,少女在树旁呢喃,一切静静谧谧,这一幅不敢高声语,恐惊树神灵的河边林下和谐图,是其他城市所不多见的。
徜徉在樟树林,我常常百思不解几个问题。这些樟树是怎么来的?是上游流下来的一颗种子不经意间长大成材,还是有人有心植下的?如果是人植的,那么六百五十多年前,是谁种下了九龙江畔第一株樟树?这些樟树的年龄相差几百岁,那么,其后两三百年间又是谁陆陆续续在同一个地方种下一百多棵?特别是,樟树一身都是宝,在我们南方,盗伐者谁不对它垂涎三尺?可是在建国后几次砍树狂潮中,这些樟树居然能一次次躲过刀斧之灾,这又是怎样的一个“九龙江奇迹”?难道古树真的有灵?
漳平的被评为中国花木之乡,有没有樟树林的功劳,我不清楚。但是在我的心中,有这样一个叫做“榉仔洲”的樟树林,已经足够产生对植物的崇拜之情。还有什么千年桂花王,千年水杉王,千年红豆杉等等,都是单门独户,遗世而独立,成不了规模,只能以怀古之凄凉而对之,无法起澎湃之心而壮怀激烈的了。
本文作者:牧原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