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上茶山:茶山岁月》30.中途休整
五点半钟回到丹寨县城。爬楼梯上五楼,才知道自己有多么疲劳。体力还在其次,关键是心脏慌得很,而且憋气。最近几天还醒得特别早,睡眠质量不好。身心两方面都接近极限了,再熬下去肯定发生早博,然后不得不躺倒。
我是开小廖的车下来的。昨晚,茂红通知若干人员,茶场今天杀年猪,请他们上山吃“婆汤”。小廖是其中之一。他是带着徐师傅一起来的。小廖喝酒,回来不能开车,我当一回代驾,借机下山。出发前跟嫂子讲,26日回去茶山。嫂子说那天下雪。我说那天赶集,(南皋)有车子上山。两人不在一个频道,各讲各的话。刚才在小庐山早餐店吃面(晚餐)时,接到茂红电话。告诉我,如果明天下雨,打不成防冻剂,他会来丹寨办事,要我陪他,之后一起回山上。如果不下雨,继续打药,则推迟过来。不管他推不推迟,我是决定了26日回去的,很想看看雪景。自18年1月之后,还没见过下雪,尤其是茶山的下雪。
我和徐师傅分别三年了。上次见面是在年末,黔东北思南县的茶山。他是生产总指挥,组织开垦亩茶园。我去帮忙两个月,负责记账核算等等。转眼之间,我和他先后离开了原来的团队,各奔东西。未曾想,竟然又都回到了丹寨,且重聚在养垭茶场。他十分感慨,意思是世界上的事情真地很奇妙,解释不清楚。我说,山不转水转,这是缘份。我和徐师傅都算有能力的人,办起事来不肯含糊,加上脾气都不好,因而冲突在所难免。时过境迁之后,今天久别重逢,彼此都很激动。他跟我说:“老宗,我俩的脾气都要改改!”我说:“是!是!确实都要改!”他做我思想工作,希望我留在养垭茶场帮助姚茂红,姚茂红也确实需要一个像我这样的帮手,何况我会开车。他主动表示吃饭时要跟姚茂红讲。我连忙说,茂红已经跟我讲过(邀请我加盟),我尚未答应,主要是身体不好。我专门提到了心脏病——48岁才检查出来,居然有先天性心脏病。我担心春茶采摘期间掉链子,到时不好交代。
徐师傅虽然脾气大,技术是一致公认地好。离开思南后,他先去了遵义,前不久被聘请到丹寨县马寨村的一处茶山做管理。老板提出签订三年合同。他下不了决心,只同意先签一年。
“我提的要求老板都答应了,我还好意思走吗?”他说。
“你就在丹寨干吧。丹寨不错。”我说。
“不是丹寨好,是丹寨的人好。”
“是。苗族人还算好相处。”
对丹寨人的好感,一半出于感情,一半也是基于事实。虽说十个手指有长短,不可能每个人都好说话,但总体来看,从之前三年的茶山岁月来看,以及若干外地人对丹寨的评价来看,这个城市确有可取之处。这是徐师傅愿意作正面结论,以及我愿意重返丹寨再上茶山的根源所在。
下山时,小廖安排徐师傅坐在副驾驶座位。酒后的茂红反复叮咛小廖,坐在我身后随时指导,“宗会计好久没开车!”徐师傅说了一句:“没事的。把老宗说成这样(意思是看扁了)!”小廖的车身比较宽,狭窄山道会车时,一时难以把握。他在后面多次提醒我,“慢一点!让他(对头车)先走。”驶过石桥村后,清一色的柏油马路,比之前的水泥路面宽敞许多。我的车速立马加快不少。小廖起初仍在提醒“开慢一点,宗哥”。又是徐师傅,“这里不要紧的。老宗已经摸索出来了。”
.12.23
把葫芦带回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