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
渔港码头又开始热闹起来。
在众多青岛本地小海鲜中,
上岸数量最多的当数虾虎。
4月5日,
青岛天气明朗,风平浪静,
在即墨鳌山卫街道神汤沟码头、
七沟二村码头和冯家河码头上,
十几条渔船满载而归,
一条大马力的渔船
一网就能捕捞上千斤虾虎。
这些渔船都是凌晨出海,
赶在当天涨潮时归港,
还没靠岸,
满舱的虾虎就已被商贩提前预订一空。
眼下正是本地虾虎最为鲜肥的时候,
当天捕捞的虾虎下午就能运到市场销售。
虾虎又肥又大。
天气转暖虾虎“醒”了清明时节,气温上升,正是捕捞虾虎的时节,虾虎算得上是“开春第一鲜”。从4月1到4月5日,记者先后两次在即墨各个渔港码头探访发现,清明小长假期间,各码头上岸的本地小海鲜为市民的假期餐桌增添了来自大海的美味。
昨日凌晨4点多,即墨区鳌山卫街道七沟二村的船老大于满福带着几名渔民开船出海。于满福告诉记者,这是他开春后首次出海。随着天气转暖,在海底沉睡了一个冬天的虾虎,开始慢慢活跃起来。根据虾虎汛期计算,在这个时候撒网捕捞,收获应该不错,他和船员们也都盼着能有个好收成。
一条大马力渔船一网能捕上千斤虾虎。
一名渔民告诉记者,虾虎的繁殖能力极强,一年四季中除了冬季稍弱一些外,春、夏、秋三个季节的繁殖都很旺盛。每年清明节过后,是虾虎最肥最鲜的时候,个头也大,这时雌虾虎的籽非常饱满,公虾虎也都长得肥硕,肉质结实鲜美。
渔民介绍,虾虎与海虾的生长习性完全不同,属于穴居动物,居住的洞穴通常深达半米,而洞穴直径一般只有3到5厘米,养殖条件十分严苛,目前相关养殖技术也不成熟,同已经大规模养殖的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等相比,只能依靠人工捕捞供应市场,因此越发显得供不应求。
清明节期间的虾虎价格多在60元以上。
清明之后,虾虎的上市量会渐渐增多,一直到5月1日休渔期前,都是吃虾虎的好时节。鳌山卫街道于沟村鲜馨缘渔家酒店的于老板说,由于较远海域存在过度捕捞现象,导致虾虎的数量减少。最近两年,海洋生态得到修复,虾虎的捕捞量有所上升。
记者了解到,和往年相比,今年的虾虎价格上涨的幅度不是太大。渔民老冯从事海上捕捞已经30多年了,他说,前几年虾虎的捕捞量很大,一条渔船半天就能捕捞上千斤,现在一天最多捕捞多斤,一般都是百斤左右。物以稀为贵,虾虎前些年的码头价只要几元一斤,很多市民一买就是一大盆,如今涨到了几十元一斤,再通过海鲜商贩运到市场上,零售价格就达到了50元以上。清明节期间,虾虎价格最贵时达到每斤70多元。
海蛎子也大量上市!4月5日中午,记者在即墨鳌山湾几个渔港码头看到,不少养殖渔船将成千上万斤海蛎子拉上岸,装袋运往市场。养殖户介绍,从今年年初开始一直到5月1日是海蛎子上市的时节,因为气温上升等原因,4月份的海蛎子上市数量增大。
记者了解到,青岛最出名的海蛎子养殖区在胶州湾和鳌山湾两大海域。其中胶州湾以红岛为主产区,而鳌山湾则以神汤沟村、于沟村为主产区。这些天的红岛渔港码头上,总能看到不少戴着黄头巾的渔家大嫂在分拣成堆的海蛎子。
据了解,在即墨鳌山湾海域,有20多个渔村的海蛎子养殖区,每天的出产量超过50万斤。当地渔民介绍,过去即墨、胶州等地的海蛎子多在山东半岛销售,现在已开始销往浙江、福建等南方市场。
本文来源于青岛早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造成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