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心电图时,听到“早搏”二字,大家一定一脸懵,这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呀?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早搏是指心脏的异位起搏点(非窦房结)的提早跳动,正是因为提早跳了一下,所有之后会有一个代偿间歇,“等一等”才接着心跳,因此常有心脏“停了一下”的感觉。
那么“早搏”会不会危害生命呢?
早搏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良性早搏
即早搏出现,但心脏没有任何其他器质性疾病,我们称之“良早”。此种早搏最常见、危害性小,基本不影响人的健康及寿命,治疗上主要以对症为主。
第二种:病性早搏
早搏并发在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例如冠心病、心力衰竭、先天结构性心脏病等,我们称之为“病早”。此种早搏有一定危害性,但其危害主要来自基础疾病本身。
当你第一次知道自己有早搏,请不要惊慌。事实上,90%的健康人都有早搏,且绝大多数属于第一种功能性早搏。
“早搏”会有哪些表现呀?
NEWPLAN
最常见的就是心悸感,或者会有咽喉不适,有时也会感觉有“落空感”和“坠崖感”,甚至会有胸闷、失眠,主要是由于心脏电信号传导异常所致。
如何正确对待“早搏”?
NEWPLAN
面对“良早”,我们要调整好心态,规律生活作息,尤其不能熬夜,远离浓茶咖啡及酒等刺激性饮料,加强锻炼身体。
对于“病早”,可以通过药物或者手术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可以有效的减少早搏次数,改善心脏功能。药物治疗不佳者,可以进行射频消融术,使其根治。
BlessingForU”
供稿:心内科朱美娟
编排:心内科朱美娟
审核:心内科徐文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