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指的是发生于大肠的肿瘤,包括了结肠和直肠,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大肠癌发病率排在所有恶性肿瘤的第4位,每年新发结直肠癌38.3万,死亡18.7万。
大肠癌这种疾病跟日常的饮食以及排便有很大关系,许多人发现肠癌之后已经是晚期,治疗起来相当困难,那么就需要大家平时留意自己的排便习惯是否出现改变,及时发现病情。不论是大肠癌,还是其他什么癌症,主要都是以预防为主,发现的越早,治愈的概率越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排便习惯,最常见的就是一天排便一次,也有人两三天排便一次,长久以来,就会形成排便习惯,偶尔出现腹泻或者便秘,也不会有太大问题。最需要注意的是以下两个变化,一旦出现,最好及时就诊。
1、大便颜色形状改变
排便的时候会有血产生,在早期的时候经常会有鲜红色的血液,不过是暂时性的,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的话,血液的颜色就会发生变化,呈现出暗红色且是粘稠状的。很多人出现血便时都以为是痔疮造成的,不当回事,然而有时候血便却是大肠癌的信号,不能忽视。
随着肿瘤不断地往肠腔生长,可造成肠道狭窄,导致排便困难,大便变细。如果一个中年人,突然出现大便变细,排便费劲,便秘等情况,一定要小心大肠癌的可能,医院做检查,明确诊断。
2、排便习惯改变
排便习惯的改变是大肠癌最常见的表现。比如之前排便很规律,但最近很长一段时间里,拉肚子或便秘的情况却十分频繁;或是之前一天只排便一次,如今却要一天三五次地跑厕所。一旦出现这些排便习惯的改变,不要觉得“这只是便秘,只是拉肚子而已,没什么大事”,医院做检查。
针对大肠癌早期并不严重,所以可以服用药物或进行其它治疗,多数可缓解,如任其发展的话,则可严重威胁到生命,所以建议出现大肠癌早期症状时,一定要及时治疗,以便及时控制病情,取得好的治疗。生活中该如何做好预防
1、每天走路半小时
医学研究表明,每天走路半小时,患肠癌的风险就降低二倍多。这是因为我们运动会加快胃肠道蠕动,减少食物在肠道中停留的时间,不仅有效预防大肠癌,还能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
2、饮食适量适时
作为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肠癌的发生和我们日常的饮食习惯有着极大的关系。其中,晚餐尤其需要注意,不宜吃得过晚和过饱。人到中年以后,消化道功能不再像年轻人那样强大,如果晚餐吃得过晚和过饱,容易造成消化不完全,产生大量有害物质累计在肠道中,大大的加大了患肠癌的风险。
3、每天吃够克绿叶蔬菜
按照膳食指南的建议,每天吃够克绿叶蔬菜。绿叶蔬菜一定要注重新鲜度。购买之后如果当餐不吃完,要及时冷藏。随着时间推移,其中的维生素C和抗氧化物质含量会下降。蔬菜切好之后及时烹调,烹调之后及时吃掉,因为出锅后的温热状态下仍会继续损失其中的维生素C和抗氧化物质。剩的蔬菜再次加热时,维生素C含量会下降。故而蔬菜应当尽量当餐吃完,特别是绿叶蔬菜。如果估计吃不完,应在烹调后及时拨出一部分,放在干净盒子中尽快冷藏,下次加热后马上吃完,坚决不能再剩到第三顿。
4、每天运动40分钟
美国犹他大学研究发现,40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跑步、游泳、滑雪、骑自行车等)有助于降低胰岛素水平,抑制肿瘤生长。此外,有氧运动还可促进消化,加速肠道排空,减少致癌物滞留的时间。运动时达到最大心率的65%~85%效果最好。
5、防治肠道疾病
如各种息肉、慢性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慢性痢疾等。对于肠道息肉更应及早处理。(预防大肠癌——积极治疗已患的大肠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肠腺瘤等)大肠息肉分为五大类,其中腺瘤性息肉是真性肿瘤性息肉,是一种大肠癌癌前病变,所以当发现大肠内有腺瘤时,就应进行治疗,摘除腺瘤并进行病理学检查,希望在良性腺瘤阶段予以摘除,以防大肠癌。如果不予以早期治疗,绝大多数会变成大肠癌,预后是不良的。极治疗习惯性便秘,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预防大肠癌——积极治疗习惯性便秘,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粪便在大肠内停留时间过长,增加致癌物的吸收。
6、有计划地体检和预防
由于大肠癌绝大多数是由大肠息肉发展而来,及时发现大肠息肉相当于切断了其发展为肠癌的可能性。美国医学界提出,50岁的普通人应该做第一次肠镜检查,高危人群最好40岁就做。如果没有发现息肉,可以5年后再检查;如发现息肉,则要及时切除并复查。肠镜检查是大肠癌早发现、早治疗的核心。没做过此项检查,无法判断是否有大肠息肉这项高危因素。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