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紧张,头后仰,嘴巴张大……”
这句话已经医院核酸采样队的口头禅。作为核酸采样工作的第一道关口,能否采集到合格的样本将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所以,每次采样前,采样队员都要重复这句话,一个班次下来,嗓子都哑了。
这仅仅是他们繁忙工作中的一个小缩影。
医院77名医护人员“一夜成军”,组成了核酸采样队“逆行”战疫15天,累计采样约51万余人次,用担当和奉献为威海这座城市撑起了一片晴空。
01
挑起担子,轻伤不下“火线”
疫情期间,每天采样队员从凌晨忙到深夜是常有的事。由于工作量过大,大家的体力和精力都严重透支,有的人生病了,但都轻伤不下火线,一句“没事,这点小病,我能坚持”的简单回答,让人听后不禁泪目……队员王川川每天早晨起来都出现心悸、胸闷等早搏症状,但她并没吭声,而是边吃药边坚持战斗。护士长出身的她对工作十分严谨,不仅时刻叮嘱队员要做好防护,还多方关心大家的吃住等问题。由于采样时间太长,队员孙晓妮累得多次呕吐,但她仍旧无怨无悔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自3月8日起,队员姜佳男一直坚持在抗疫一线,一次次入户采样,使他的腿疼得厉害,每爬一阶楼梯,都要用尽全身力气,但他始终坚持着。而且为方便给小朋友采样,大多时候他都单膝跪地,他的做法受到了孩子父母的高度赞誉。队员孙莉娜因为穿防护服时间过长,不方便如厕,引发身体不适。为了不耽误工作,她并没有休息,而是吃了药又继续投入到紧张的采样工作中。……“轻伤不下火线”包含了一种坚守的精神,更让人看到了医护人员的责任与担当。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当接受任务穿起防护服的那一刻,他们就变成了超人。他们的信念只有一个,就是希望用他们的努力,绘就威海满城春色。
02
撸起袖子,再苦再累也要坚持
下了这座楼,又上那栋楼,反复爬上爬下,体力消耗极大,但他们没有一个掉队的;每天从早忙到晚,累得直不起腰,休息时间几乎没有,却没有一个喊苦叫累的……一个命令,哪里有需要就奔赴到哪里!3月8日下午,队员王海静、王晶、丛晓伟、李芳慧等23人到西苑办事处所属区域进行核酸采样。时间从下午1点持续到次日凌晨。在休息近3个小时后,早上4时30分又开始外出采样。这一干就是7天。期间大家大多时候都靠步行爬楼采样,白天一身汗,到晚上又冻得直哆嗦;害怕上厕所,还不敢吃不敢喝;最冷的一天,由于按照操作规范要求手部消毒过于频繁,即使戴着外科手套,双手还是经常被冰冷的消毒液冻僵,接下来只能稍微揉搓双手,每一次手消毒都是煎熬……但无论多么艰难,大家都咬牙坚持着。有的队员来例假了,肚子疼,大家劝其休息,却没有一个“听话”的。有的实在坚持不了了,吃片布洛芬后仍继续采样。由于入户采样持续工作了12个小时,队员周兰亭直接累瘫在地上,但就是这样,在休息了一会后,听说来任务了,二话没说,又精神抖擞地出现在外出采样的队伍里。……谢谢所有可爱的小朋友
这一个个感人的场景,让社区居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队员邓龙燕所在的海瞳社区采样点,每天过来采样的一名小朋友,边将自己的画作送给邓龙燕边说:“医生阿姨,你们辛苦了!感谢你们为我们的辛苦付出,我们一定会打败病毒的!”
……
03
甩开膀子,全力奋战“疫”往无前
“啊!你们来我们这儿做核酸了。”一天,队员王博在跟随采样队伍到一个社区采样时,遇到了正在现场服务的丈夫。在看到王博后,她丈夫又惊又喜,这可是10多天来,他们第一次见面。
原来,自3月8日两人离开家分别赶赴各自单位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后,他们就没有回过家,平时都是各忙各的,电话甚至都没打几个,这突然见面能不高兴!
像王博这样的情况,在市立三院核酸采样队里还有很多。他们在接到任务时,有的还在本职岗位上,有的刚刚下夜班,但大家没有一个人有迟疑的,都是满口答应,有的都没来得及回家收拾日常用品,只是在电话里跟家里说一声,医院的统筹安排下到镇街投入到了紧张的核酸采样中。
他们中大多数还都是夫妻双双奋战在抗击疫情前沿,大家舍小家为大家,迎难而上,逆风而行,医院核酸采集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无畏。站在抗疫“前哨”,直面新冠病毒,他们用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背影,构筑起一道坚固的疫情防线。
“在抗击重大传染病疫情、守护人民健康的征途上,我们随时请战,始终备战,努力奋战。”这是钟南山院士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也是所有医护人员的真实写照。在院党委的带领下,威海市立三院广大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同时间赛跑,以生命守护生命,用信念和大爱绘就“最美逆行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