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发现早搏是非常常见的,因为正常成人进行24小时心电监测,大约60%有早搏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发生率更高。正常的心脏节律是从心脏的窦房结发出,所以称之为窦性心律,早搏是一种比正常窦性心律提早出现的的异位心搏。通俗一点说,就是规律的心脏节律突然被一个提前的心跳扰乱,这个提前的心跳就称之为早搏。
按起源部位不同,早搏可分为房性、房室交界区和室性三种。其中以室性最多见,其次为房性。正常人与各种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早搏,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率会增加。
导致早搏的原因有很多种,正常人若服用咖啡因、过量烟酒,或精神不安、压力过大均会诱发早搏。病理情况下,如高血压、风湿性瓣膜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冠心病、心肌炎、缺血、缺氧、麻醉、手术、电解质紊乱、药物因素等都会导致早搏的出现。
大多数人对早搏是没有感觉的,常常在体检中才被发现。亦可有心悸或心跳暂停感。频发的早搏可致乏力、头晕等症状,原有心脏病者可因此而诱发或加重心绞痛或心力衰竭。
目前心电图是发现早搏的最常用手段,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可详细记录早搏发生的多少、发生的规律、治疗效果等。若怀疑患者存在器质性心脏病,同时心脏的早搏与器质性疾病相关时,做心肌酶学检查、心脏超声、血脂、血糖、运动平板试验,必要时做冠状动脉造影即可明确诊断。在记录动态心电图时,患者要写好日志记录,明确症状与早搏的关系,为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早搏治疗与否取决于是否有与早搏相关的症状,以及这些早搏对生命是否有大的影响。
大部分房性早搏为良性,没有症状的情况下,可以不用处理,定期随访观察就可以了。有明显症状者,影响工作、休息的房性早搏首先应考虑生活方式的调节。保持规律的生活及情绪稳定,保证充足的睡眠,心理压力大者,可进行适当的心理治疗。同时可考虑药物治疗。治疗的目的是改善症状,而不是减少早搏。对于早博频发尤其有短阵房速者,易发生房颤,积极用药可预防房颤的发生。
室性早搏患者,首先做心脏彩超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器质性心脏病。同时做动态心电图检查了解24小时室性早博的数目。无论有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若无症状、24小时室早数目次(占总心搏的10%)无需治疗。
若超过这个比率,心脏扩大者则需要用药或导管消融;心脏正常者,需每年常规心脏超声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判断早博是否会引起心脏扩大和心功能异常(心动过速心肌病),再决定是否对早博进行药物或导管消融治疗。
有症状而无器质性心脏病者,首先应调整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且室性早搏频繁发作,影响工作、生活者,最常用的一线药物是副作用小的β受体阻滞剂,其治疗主要目的在于减轻症状,而不是早搏的完全控制。少数起源于特殊部位的早搏(如左、右室流处道,间隔部),在一线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文/首都医科医院西院
医师 黄雯
主任医师 张建军
图/源自网络
推荐文章:心脏康复,牢记5个处方这些是心脏不好发出的求救信号,千万得小心心脏像水库,如果水库的闸门坏了……心脏病会发作时一定要把握“黄金4分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