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5岁的小伙黄斌(化名)跑完步回家后,突然动弹不得,吓得室友赶紧拨打将医院急诊科。经过一夜治疗,黄斌的四肢也活动自如了。急查发现,黄斌血钾偏低,是电解质紊乱导致的低钾血症。经过补充电解质等对症处理,黄斌的手脚才慢慢恢复知觉。
平时,很多人会感觉到气短心悸,尤其是在夏天天气比较炎热的时候,稍微一活动就会感觉呼吸困难。
另外,高温状态下人容易出汗,尤其在湿气重的南方。出汗多时势必会造成电解质随汗液流失,此时一般人会感觉口渴而拼命喝水,然而单纯地补充不含电解质的水,会造成人体电解质紊乱。
而且,由于夏季温度高,食物的保鲜难度增大,加之很多人喜欢吃海鲜、喝啤酒、冷饮等,使腹泻的发生率比其他季节高,因而造成体液的丢失比出汗来得更快,造成电解质紊乱更为严重。
这是因为电解质(包括钾、钠、钙等离子)恰恰能使我们的心脏保持平衡,一旦体内电解质发生紊乱直接反应的就是会出现包括早搏、心跳过速等心律失常现象。
电解质紊乱便容易出现心悸的情况,若此时没有足够的摄入那些能够维持心脏节律的钾、钠、钙离子(主要来自我们的日常食物),就会带来不良后果。尤其是钾离子,每天都会通过尿液排泄掉,但凡出汗过多或通过其他体液丢失,加上饮食补充跟不上(健康成年人应摄入3~4克/日),入不敷出,就会造成离子紊乱,即电解质紊乱。
需要提醒的是,急性的电解质紊乱,对有些患者是可造成致命危险的。
如何预防及怎么补救?1、尽量在相对恒温的环境中工作与学习,避免忽冷忽热。
2、大量出汗后一定要适当补充含电解质的水分,如果汁、盐水等,否则轻则是神经肌肉系统出现问题,比如抽筋等,重则会造成猝死。猝死实际上就是心律失常最严重的表现,但道理是一样的,都是因为电解质紊乱造成的。
很多跑者选择通过能量棒、凝胶或者运动饮料来补给电解质,但这并非唯一的选择,跑者们还可以通过食物来补给电解质。
关键是要找对食物。
钠:钠能够帮助身体保留水分,预防肌肉痉挛。钠的摄入量每天不宜超过毫克。食盐中含钠是最丰富的,一勺食盐就能满足人体一天对钠的需求。咸菜或者咸饼干也能提供一些钠。
钾:钾对于保持肌肉质量和血压稳定非常重要,并且能调节体液平衡和肌肉收缩。钾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毫克。含钾丰富的食物包括杏子、梅子、香蕉、番茄、西兰花、橘子、菠菜、土豆等。
镁:镁参与到人体内的生化反应超过种,它对于增加骨密度、保持肌肉功能正常、传递神经信号等非常重要。镁的摄入量,男性每天不超过毫克,女性每天不超过毫克。含镁丰富的食物包括南瓜籽、菠菜、甜菜等。
钙:钙对于骨骼的健康强壮至关重要,帮助肌肉收缩,促进血液凝结。人们每天需要摄入-0毫克的钙。含钙较多的食物包括杏仁、牛奶、甘蓝、菠菜、酸奶、乳酪、豆腐等。
3、夏季腹泻会直接造成电解质大量丢失,而这种丢失有时是自行补充盐分也没办法挽救的,医院进行补液。
识别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