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早搏也要做科普?对!
因为它太常见,常见到医疗圈内人士也有争论,争论的内容竟然是室性早搏到底是不是个病!!!
(图片来自网络)
因为它太常见,常见到已经引起很多医生的忽视:早搏而已,还要治?
因为它太常见,常见到竟然能经医院的早搏病友,提着厚厚的检查袋和一大包各种药物,诉说自己的艰难早搏治疗路。
(图片来自网络)
这是一个问题!要讲清楚这个问题,发现真不容易!
之前讲过,正常人心脏分为四个房间,有两个心房、两个心室。人体心脏具有一套完整的“电路系统”。控制健康人体心脏跳动的“总司令”为窦房结,位于右心房,负责发放心脏跳动的指令。“总司令”会规律发放激动信号,信号传至心房,引起心房肌肉兴奋收缩。心房内的信号最终到达心房和心室之间的唯一的传导通道--“传令兵”房室结,下传到心室,引起心室肌肉收缩。心脏中的各个组织像是一群训练有素的士兵,它们都会听从“总司令“窦房结“的指挥,进行规律地跳动、收缩。这种由“总司令”窦房结发放命令引起心脏的收缩在心电图上表现为窦性心律,此为健康人的心脏节律。
那室性早搏到底是个什么东东?如果心脏“总司令”之外出现异常快速电活动,心脏的电传导系统“军队”里出现“士兵起义”,就会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心室内某“士兵”偶尔“起义”一次,心脏提前跳动一次,则出现一次室性早搏。这个”起义“的”士兵“可以发生在心室的不同部位,从而产生不同部位来源的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发生的原因千奇百怪,早搏发作频度各有差异,部位来源不同,症状各有区别,风险也有高低之别,并发症更是防不胜防,导致不同医生对室性早搏的认知存在很大的区别,不同人群对早搏治疗需求也不同,治疗方案也不统一。
大锅饭是吃不成了,只能开小灶了。小灶还一次完成不了,只能经常开小灶了。
先谈谈早搏症状。早搏可能没症状,可以仅是体检偶尔发现。有的人几乎对每一个早搏都有感觉,有人每天几万次早搏也像没事的人一样。早搏也可能让人心悸难受,睡不着觉,死去活来。有人则会有心脏停跳感,胸闷一下,跳到嗓子眼,头昏,乏力的感觉。有人为此担惊受怕,认为心脏会“罢工”,因而十分焦虑,四处求医问诊。
室性早搏发作频度千差万别。正常人有时一天也会有几个早搏,且无明显不舒服。多一些的可以达到每天几千次,每天两三万的越来越多,现在每天四五万次早搏的人群也不少见。很遗憾的是症状轻重与早搏多少之间的关系总是让人琢磨不透。
早搏可以发生在健康人群,也可以发生在有心脏基础病的人群。发现早搏后,去医院检查,医生会询问病史了解发病情况,了解心理状态,根据情况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评估早搏情况,并完善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CTA、甲功、电解质等检查明确有无基础疾病。
早搏的危险性千差万别。有的早搏终生无事,不用担心。而有的频繁室性早搏可能引起心衰,对生活质量乃至预期寿命会有较大的影响。个别危重的病友,早搏竟然会真会诱发猝死,这就吓人了。
没想到室性早搏竟然如此复杂,不同人的治疗方案竟然各不相同,就不能一概而论了,后续我们来开开小灶,好好聊一聊我在室性早搏治疗领域的心路历程。
文章已于修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