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已进入最后一个月,中国影市又迎来了贺岁档。如果不出意外,经过这一个月的“终极厮杀”,今年的全年市场总票房将突破亿大关(截止11月底已过亿),相对去年的亿,这个递增幅度实在惊人。巨额资本的跨界融入,银幕数量的飞速增长……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尴尬的国产片出品质量,以及叫座不叫好、有娱乐无内涵的市场现状。对目前的中国影市而言,再也没有比狄更斯那句被用烂了的话更贴切的形容了: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作为自然年的收官月和贺岁档的前哨战场,12月影市往往彰显了国产电影的最新创作风向。今年腊月,在没有一只“好莱虎”入境的情况下,众多国产片扎堆挤映,也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统观本月将要上映的众多影片,逐步走向了创作两极,中间横亘着一条清晰的楚河汉界——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下的蛋,能做成大蛋糕么?这些年,随着互联网思维被频繁纳入电影的制作范畴,有这么一类电影应运而生:它们择取受众度高的热门题材,网罗粉丝群体庞大的当红明星参演,并具备极强的话题消费能力。甚至从宏观的价值诉求到具象的情节安排,都严格依附观众的喜好拟定,我们暂且将其称之为“大数据电影”。即将上映的《匆匆那年》就是这类电影的代表,它根据80后人气作家九夜茴的同名小说拍摄,本身就具有可观的原著粉丝基数。再加上与热卖电影《致青春》、《同桌的你》如出一辙的题材架构,足以围绕80后一代的集体怀旧来取得认同。演员方面,则由当红小生彭于晏(微博)出任男一号,与他配戏的倪妮、郑恺(微博)、魏晨(微博)、张子萱、陈赫(微博)()等人,也都是近几年新晋的年轻偶像,整个班底都极为青春。另外,歌后王菲演唱的电影同名主题曲也提前流出参与打榜,并颇受网友欢迎、传唱度极高。可以说从任何一个角度看,它都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大数据电影”。与《匆匆那年》这类青春片相似,小妞电影是“大数据电影”的另一个宠儿。自从《失恋33天》博得头彩之后,这类电影就随着“网生代”话语权的崛起而层出不穷。《撒娇女人最好命》还没完全下档,院线就将在12月迎来《我的早更女友》。前者是已从香港来内地定居的导演彭浩翔(微博),把许多在内地流传甚广的网络(黄)段子用小花招重新包装,讲了一个内地男网民你喜闻乐见的“平胸女汉子”与“大胸绿茶婊”为男神撕X的故事。后者则由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韩国爱情大导郭在容(微博)掌镜,讲了一个暖男从渣男手中接管“早更女”(提前进入更年期的女人)的故事,剧情上跟《撒娇女人最好命》正好形成互补,满足了内地女网民的YY。不止剧情,连两部电影的配角都打着互联网标签。《撒娇女人最好命》有“宅男女神”隋棠,《我的早更女友》就有《撒娇女人最好命》郭书瑶(微博);前者有通过综艺节目在网上爆红的Hold住姐谢依霖,后者就有互联网“天王”王大锤白客。网民们!你们难道还没有感受到到王者般尊贵荣耀的feel么?周公子一会儿撒娇一会儿早更的背后,是国产小妞电影的高度同质化,连顾长卫都忙不迭来赶这个时髦。其新作《微爱之渐入佳境》来了一次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一改往日的沉重压抑,扑向都市爱情题材,探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