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遐思
文/黄小梅
我对银杏的执念,源自于“杏林始祖”——董俸的故事。得知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中仙乡的古银杏林,是福建省最大的古银杏群,便魂牵梦萦,以求一睹为快。
中仙乡面积平方公里,西南与德化毗邻,东南与永泰接壤,是三个县的交汇处,在年,名列福建省十大最美县城排行榜第二名。车在龙门场停靠时,我仰头一望,只见四周层峦叠翠,山峰上云雾缭绕,星星点点的古木屋,诉说着这里是深山人家的家园,古朴幽静,如世外桃源,又或许有着美丽的传说。
进入山门,沿着小山坡而上,山坡的两边散落着不多的木质民房,一些当地的农人,零星地摆着小摊,叫卖着他们的土特产。山坡的三叉路口处,便是村里的“银杏树王”所在地了。只见灰褐色并有细纵裂纹的粗壮树干上,缠绕着一条银白色的铁链,铁链上挂着几个崭新的锁,树的长枝上扎着许多祈愿的红布条,想必是寄托着人们的美好心愿吧。“银杏树王”有着唯美的“银杏仙子”的传说,相传,南宋理宗(-)年间,国库紧缺,于是炼银冶铸官银,当时,南剑州的冶铸钱司官员发现,尤溪中仙乡的银矿众多,理宗皇帝于是派亲王女婿“郡马”前往侦察,“郡马”携家眷顺着“尤德古道”一路勘察,确定后密报朝庭,理宗皇帝于是派兵协助,并在进山口处建一大门,命名“龙门场”,后因奸臣当道,理宗轻信,“郡马”蒙冤受斩,郡主获救于洞中,众亲信们于是留在那里开荒种地,繁衍生息,远离朝庭。郡主受观音菩萨点化修行,观音菩萨扯落的佛珠,受天地日月之精华,以及郡主思夫之泪的浇灌,终于长成参天大树,结出的果儿在王母娘娘寿诞时,得娘娘喜爱尤加,称之为“佛指”,因此地是盛产银矿之地,并命名“银杏”,特封郡主为“银杏仙子”。“银杏树王”承载着“银杏仙子”对“郡马”的所有心思和一片痴情,如今,正在向人们传说着他们凄美的爱情故事。
医家有“杏林春暖”之语,盖源于董俸。董俸出生于福州长乐古槐龙田村,医术高明,他治病不取钱财,只要重病者得以治愈后,在山中栽杏树5棵,轻病者得愈,栽杏树1棵,于是,数年之后,他的后山中有杏万株,郁然成林,所得果实,所需者可用谷子自行交换,所得之谷,董俸又将它赈济贫民,供给行旅,留下了“杏林春暖”的千古佳话。董俸与谯郡的华佗、南阳的张仲景,并称“福安三神医”。
银杏,又名白果,属于落叶大乔木,枝条斜展,叶在长枝上螺旋状互生,短枝上簇生,叶片扁平,扇形,顶端常二裂,二叉叶脉,叶柄细长,叶色初为黄绿色,夏季深绿色,入秋后变黄绿色,雌雄异株,花期五月,果核球形,味甘、苦、平、涩,主治引疳解酒、温肺益气、定喘嗽、缩小便、止白浊,降痰等。银杏对气候及土壤适应能力强,唯盐碱土、粘重土及低洼处不宜栽植,因外皮含浆质,有恶臭,作行道林时,以雄株为宜。树冠呈较规则的圆锥形,老树则为广卵形,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中仙乡之行,终于满足了我对银杏的一腔情怀,也对银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满地尽带黄金甲的银杏,似一道金光大道,路在脚下,愿美好的一切,在金光大道上无限延伸……
作者简介:
黄小梅,福建省泉州市南安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泉州文学》、《丰泽文学》、《南安文学》、《五里桥文化》、《泉南会刊》、《石狮日报》、《东南早报》、《菲律宾商报》。
(图片来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