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不孤独的人/M
善待暮年
作者
周梅
(本文作者周梅已授权。本文曾于年首次发表于《渤海早报》照片请见文末)
作者简介:
周梅,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在《世界日报》(中文版)《中国电视报》《中国老年报》《天津日报》《今晚报》《渤海早报》《中老年时报》《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发表报告文学、散文、随笔等各类文学作品计30多万字,并多次获奖。
花开花落,潮起潮汐,不经意间我们正走向人生的暮年。从呱呱落地到两鬓染霜,一路走来岁月的行囊装满了酸甜苦辣。接下来,在夕阳的路上能走多远,取决我们的体魄和心态。远离愤懑、牢骚、抱怨,将是我们后半生要做的功课。暮年,只要期盼不多,就会收获幸福快乐。不要怕被周围人遗忘。随着时间的流逝,每个人都会淡出公众的视线,不要说作为平民百姓,就是帝王将相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每个人不管怎样曾经绚丽极致,最终都会回归到历史的原点。前美国总统克林顿54岁卸任后,放下身段,东奔西走,频繁到国内外进行演讲,赚了颇为不菲的收入。不仅付清了过去打官司欠下的费用,同时也偿还了华盛顿和纽约两处住宅的贷款。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退休后,喜欢文学的他不断地写书,推出了《真相与自白:戈尔巴乔夫回忆录》。这是他最畅销的一本书,不仅赚了数百万美元的版权费,还成为世界各国研究冷战历史的宝贵资料。曾经的岁月里每个人都会有大小不一的光环,但这个光环已是“过去式”,而不是“现在进行时”。当光环退去,谁都是柴米油盐,谁都是一介布衣。“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望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岁的杨绛先生如是说。如果我们舍不得曾经的精彩,舍不得居高时的虚荣,忘不掉得意时的掌声,放不下远去的人与事。那么,暮年后的我们将永远生活在苦闷中且久久不能自拔。不要怕坐车没人让座。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被席卷而来的银发浪潮淹没的国度里,老年人的比例越来也高,年轻人的负担越来越重。前不久,郑州市20多位老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发出了“给年轻人让座”的倡议,此举一出,受到了许多老年人的支持。在美国,你若在公交车或地铁上给老人让座,先要征求一下人家的意见,因为对他们而言,让座意味着你认为他们老了,不能自立了,人家愿意不愿意还另当别论。抢座,不是社会对老年人的无视和冷漠,而是出于人的本能。况且,谁都在追求舒适,年轻人要上班,一天8小时的工作或许还未开始,或许刚刚结束。班前要储存精力,班后要缓解疲劳,车上小憩是不可多得的宝贵时机。而老年人,你们何不错峰出行,既给公交缓解压力,又给年轻人腾出更多的空间,还使自己心情愉悦。何乐而不为?!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关怀和相互尊重是最重要的。不要满怀焦灼期待子女常回家看看。子女们有他们的生活和事业,他们像一只永不停歇的陀螺一样转动在职场和家庭之间。他们上有老、下有小,“老”是“夕阳”,“小”是“朝阳”。“朝阳”总比“夕阳”更令人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