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丰泽区第四中心小学30名学生记者走进泉州市首批社科普及基地之一——黎明职业大学图书馆。在图书馆戴莲治老师的带领下,学生记者先是观看了图书馆大厅液晶电视播放的巴金赠书精品,欣赏文学大师巴金先生赠书中的各种印章与题签;紧接着,在梁披云先生事迹陈列室里,学生记者从图片、文字、实物等展示中,了解了梁披云先生的求学之路、教育思想、社会活动及其一生为黎明职业大学所付出的心血;随后,学生记者步入校史馆,了解学校深厚的办学底蕴与建设蓝图,大伙儿还争先恐后地与梁老铜像合影;最后,学生记者还前往巴金、梁披云赠书特藏室,目睹巴金、梁披云等人捐赠的藏书。
认识梁披云老先生后,学记们有哪些获益呢?“特藏室”里述说着巴金与黎明大学怎样的不解之缘呢?不妨跟着学生记者的文字一探究竟吧!
★书中智慧长存
□学生记者杨锦鸿(丰泽区第四中心小学五年级)
“哇!”汗流浃背的我跨上最后一级台阶后,发出赞叹。气势磅礴的图书馆立在我眼前,我们成群结队地来到“梁披云先生事迹陈列馆”,展板上一一呈现着的是梁披云老先生的人生轨迹,我们不得不为之惊叹。戴老师为我们细细地讲解,我们认真地听、仔细地记,这才发现,原来每天上下学都会经过的这所大学,藏着这么多“故事”。
后来,我们来到了特藏室,打开门,一股纯粹的书香飘了出来,一眼望去的便是巴金的照片。除了照片,四面八方都是书籍,原来这些就是巴金赠给黎明职业大学图书馆的书籍啊!一本本都有着褶皱,看起来已经历史悠久了,不过书中的智慧长存。
★“绝版”特藏室见闻
□学生记者王伟强(丰泽区第四中心小学六年级)
来到黎明职业大学,上了楼梯便遇见了“高大上”的图书馆。当我步入了图书馆,仿佛闻到了书香的气息,整个人精神焕发。首先我们通过电子屏幕,了解到了著名作家巴金捐赠给黎明职业大学藏书的概况。随后,我们开始了解黎明职业大学的创办者——梁披云先生,听了戴老师关于梁披云先生的介绍,我便开始崇拜梁披云老先生了!
最后,戴老师把我们带到了“绝版”藏书室,我们刚刚步入时,醇厚的书香缓缓飘来,映入眼帘的是巴金和梁披云两位名人捐赠的藏书,听戴老师介绍,这两位捐献的藏书可达七千多本,听了这句话我霎时间就惊呆了!可令我愈加震惊和沉思的,便是梁披云为黎明职业大学做出的无私奉献。
★活动留遗憾
□学生记者刘涵(丰泽区第四中心小学四年级)
一来到校门口,估计有一百多级的台阶让我们不由自主地仰望着、赞叹着,为它的壮观折服,同时为之倾倒的还有它的名字——浪漫阶梯。
我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地爬完所有的台阶后,巍峨雄伟的图书馆大楼就屹立在我眼前,这里展示着黎明职业大学的过去与现在。第一站我们去梁披云先生事迹陈列室。我们从这个展览馆里了解梁披云先生的相关事迹。不知不觉,我们逛完了陈列室,来到了第二站——黎明职业大学校史馆。馆里有宽阔的会议室、有整个校园的平面图及学校简介、有作家巴金的塑像等。看完这些,我真羡慕大学生们有这么优美的学习环境,而最遗憾的要数未能到图书馆去饱览一下作家巴金的著作。
★认识梁披云
□学生记者黄衔青(丰泽区第四中心小学五年级)
梁披云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们要迎着黎明的光辉,把春天的种子播向全世界。”我们来到黎明职业大学图书馆参观,进一步认识了梁披云先生和巴金先生。
一进图书馆,看见的就是“巴金赠书集”,最难忘的是其中的《家》《春》《秋》。然后,我们跟着戴老师来到了三楼,看见的则是“梁披云先生事迹陈列馆”,梁披云老先生原名龙光,永春人,享年岁。他是爱国诗人,他的诗词,感时抚事,直抒胸臆,清新俊逸,意境深邃。尤其是记游诗,情景交融,清新隽永,深为名家、士林推崇,被誉为近代山水诗和古体诗之高手。接着往前走,我们还看见了“论语百家书”,其中翻开的一页是梁披云先生的真迹。
★向梁披云老先生致敬
□学生记者黄汇鑫(丰泽区第四中心小学六年级)
我们走进了梁披云老先生的事迹陈列馆,一座雕像伫立眼前,戴老师说:“那就是梁披云老先生的雕像,上面就是他在学校20周年校庆的亲笔题词。”我顺着老师的话语往上看,喃喃地读出来:“迎着黎明的光辉,把春天的种子播向全世界。”我突然惊奇地发现黎明不就是黎大吗?老师说:“没错,梁披云老先生也是我们黎明职业大学的第一任校长,那时候还不是大学,只是黎明高中。”
我们怀着敬畏的心情走进去参观。梁披云老先生是一位百岁老人,一生支持进步、传播知识,以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座右铭。我们心中对这老人肃然起敬。我们一定要向他学习,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成功来之不易
□学生记者郑佳伟(丰泽区第四中心小学六年级)
走进梁披云先生事迹陈列室大门,我就看到了梁披云先生题写的一句话,上面写道:迎着黎明的光辉,把春天的种子播向全世界。听了戴老师的介绍,我才知道,梁先生是一名华侨,还是黎明职业大学的第一任校长、创始人。接着,戴老师又给我们介绍了梁先生小时候努力学习的故事,这时,我知道我们与梁先生的差距在哪了——在于努不努力,他比我们任何人付出的努力还多。
经过这次参观,我知道,要取得成功必须要吃苦耐劳,成功来之不易。
□早报记者林婷瑜通讯员陈玉华文/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