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颈椎侧位
摄影体位 被检者仰卧摄影台上,或侧向坐于摄影架前。下颌上仰使听鼻线与冠状面垂直,以避免下颌支部与上位颈椎重叠(但勿过度,以免影响颈部的生理曲度)。两肩昼下垂,避免肩部与第6、7颈椎重叠。
中心线 与身体矢状面垂直,经甲状软骨处颈部前后线中点射入,若定位重点明确为上部颈椎或下部颈椎,可适当向上或下移。
侧位片显示:
1、曲度
2、环齿前间隙(1-2mm)成人3mm,幼儿4mm
3、椎体骨质密度情况.除了C1,2外,各椎体呈方形,椎体上下面平整呈轻度凹陷。
4、茎突
5、椎体序列线(椎前、椎后、横突前缘线)
6、椎间隙颈椎间隙约为5mm。
7、椎体双边影
8、环椎侧摆
9、关节突及关节间隙
10、变异椎
11、颈前软组织(咽后壁、食管后壁、下颌淋巴结、甲状软骨、项韧带)C4以上椎前软组织,一般厚度约为3mm,C5以下椎前软组织,厚度为6—7mm。
12、测量画线:测量①生理曲度测量②枕齿突线,③颅底凹陷症线,
13、棘突走行
1、曲度:观察曲度整体情况,有无曲度消失变直、后弓或生理曲度过大,进一步观察曲度是上段后弓还是下段后弓或者全颈椎后弓。要求投照时患者下颌上仰使外耳孔至鼻翼连线与冠状面垂直于水平线平行,患者头必须摆正。临床上常以前弓消失作为肌肉痉挛和脊椎病变的征象。评价x线所见时要注意下颌骨体部影像应接近水平位且不低于C4椎体,前弓消失才有意义。脊诊检查时常以触及颈椎4椎体棘突与其他椎体棘突平直为曲度变直的征象。
颈椎曲度消失变直,伴2-4椎体双边影,椎体旋转。
2、环齿前间隙(1-2mm)成人大于3mm,幼儿大于4mm环齿间隙夹角大于17度可诊断环枢椎脱位。环齿前间隙成人大于2.5mm,幼儿大于3.5mm环齿间隙夹角达到17度可诊断环枢椎半脱位。常结合颈椎正位齿状突距两侧块间隙不等宽,寰枢椎关节间隙不等宽综合判断。临床上是引起头痛、头晕的常见原因。同时也是整脊医生手法复位的重点。
3、椎体骨质密度情况.除了C1,2外,各椎体呈方形,椎体上下面平整呈轻度凹陷。C4,5椎体前部可稍扁窄,呈轻度楔形属正常现象。各椎体骨增生,椎体前缘骨质增生一般无临床症状,但骨质增生过于严重,尤其在C4-7椎水平可引起食管受压型颈椎病。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尤为严重,即使轻度骨质增生也可引起硬膜囊受压,骨性椎管腔隙变小,产生严重的临床症状且手法治疗困难。
4、茎突:为乳突尖部向前下方略突出阴影,正常为3-5cm,如果茎突过长,患者可出现慢性咽炎症状,甚至茎突可由咽部穿出。
5、椎体序列线(椎前缘连线、椎后缘连线、椎板前缘连线、棘突连线)各椎体前缘连线、后缘连线及寰椎后结节前缘与以下棘突前缘连线是否呈光滑平行弧线。用以确定椎体前后移位。椎体的移位,特别是向后的移位可导致椎间孔横径和椎管前后径变小、椎管腔狭窄,常常是产生临床症状的原因,也是判断椎体小关节紊乱的征象之一。
6、椎间隙:颈椎间隙约为5mm。观察关节间隙变窄还是增宽,椎间隙前缘增宽还是变窄,后缘增宽还是变窄。有利于对脊柱间盘退变和小关节紊乱及椎间盘突出急性期的推断。
7、关节突及关节间隙:关节突关节间隙正常情况下宽约1-2mm。如宽窄不一提示小关节紊乱。关节突是否有肥大增生指向椎间孔内的方向等。是引起神经受压刺激症状。
正常关节突及关节间隙1-2mm。
8、椎体双边、双凸、双凹影:椎体有无旋转。在侧位像上以下三种情况具有临床意义:①一个或两个颈椎椎间小关节突呈现有双像,称为双凸现象;椎根切迹呈现双像,称为双凹现象;椎体后缘呈现有双影,称为双边现象,提示该部颈椎有旋转。②上部颈椎显影正常,而下部颈椎呈现双凸、双边、双凹现象;或下部正常而上部有类似的改变,这表示其交界部有旋转现象。③颈椎的一个或两个显影正常,而其余部分有双凸、双凹、双边现象,提示显影正常的颈椎有旋转现象。全部颈椎的后部呈现双凸、双凹、双边现象,则系投照位置不正之故,无临床意义。
正常投照下各椎体后缘呈一条弧形连续线,椎体双边影是椎体呈两条纵形阴影,如出现双边影椎体上下各椎体无双边影出现,提示该椎体在轴状位上有旋转。如颈椎各椎体均出现双边影征像,系属投照角度所致。椎体的双突影在侧位像上横突重叠间隙均匀一致,此间隙宽窄不一,提示该椎体在轴状位上有左右倾斜。椎体双边、双凹、双突影提示颈椎小关节紊乱。
10、颈前、后软组织(咽后壁、食管后壁、下颌淋巴结、甲状软骨、项韧带、前纵韧带、椎体后纵韧带骨化)C4以上椎前软组织,一般厚度约为3mm,C5以下椎前软组织,厚度为6—7mm。颈椎椎体前间隙过厚提示有损伤水肿或炎症积液。颈前软组织注意颈椎椎体骨质增生对食管的压迫引起食管受压型颈椎病。观察咽后壁、食管后壁软组织是否平滑,有无突起。患者如有吞咽困难,应当采取头低脚高位吞钡摄影,来了解骨质增生对食道的压迫情况。有无下颌淋巴结及锁骨上窝淋巴结钙化、肿大等。后纵韧带、棘间韧带及项韧带有无钙化。椎体后纵韧带是否有增厚骨化。
颈部喉肿瘤对颈前软组织的影响变化:
11、测量画线:测量①生理曲度测量②腭枕线
(1)、正常颈椎弧的顶点在颈4、5椎体后缘,弧的高度为12±5mm,17mm为曲度变大,7mm为变直。负值为反曲。颈椎失稳者存在双弧现象。下面是临床中常见到的各种颈椎曲度。
负值为反曲。
颈椎失稳者存在双弧现象。
(2)、腭枕线:颅颈侧位片。自硬腭后上缘至枕骨最低点作一连线,枢椎齿突超过此线最大限度成年男性为8mm,女性10mm。齿突位置过高提示颅底凹陷。常见原因有扁平颅底、寰椎枕化.
12、棘突形态及走行:C2棘突又宽又大,C3~6椎棘突比C2的小,C7棘突最长,这些都是定位的重标志。颈椎3-6椎体下缘与椎体棘突下缘在一个水平线上,C2棘突比较特殊,椎体下缘与棘突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表现为棘突向下后方略低于椎体下缘。了解棘突的走行方向有助于棘突骨裂及嵌插骨折的诊断。如此解剖结构消失应重点观察,结合临床病史排除骨折及变异。同时也整脊医生手法定位定点的依据。
13、小关节紊乱判定:小关节紊乱即脊椎关节突关节原有的解剖结构、关节间距变化失去正常结构而表现在影像上变化。椎体小关节正常的位置关系由于外伤、间盘退变椎间隙变窄、韧带松驰长时间一种保持一种姿势等遭到破坏,在侧弯、椎间隙的增宽、变窄、生理曲度过大、生理曲度后弓、椎体前后移位、椎体在各个轴面上的旋转、倾斜均可造成此间隙失常,关节突关节在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上的运动,导致小关节紊乱。侧位片上如患椎旋转角度较大时,椎体后缘可呈现“双边”影,后关节突呈现双影,称为“双凸”现象。椎根切迹呈现有双影,称“双凹”现象。
如患椎见有“双边”、“双凸”、“双凹”现象,而其上下颈椎却显示正常,表示该部颈椎有旋转移位。如果上部颈椎显示正常,而下部颈椎呈现“双凸”、“双凹”现象,或下部正常而上部有“双边”、“双凸”现象,表示其交界部有旋转移位。如果颈椎一个或两个显示正常,而其余部分有“双边”、“双凸”现象,表示显示正常的颈椎有旋转移位。如果全部颈椎出现上述现象,则系投照位置不正确之故。所以确定旋转移位的椎体需要把正、侧位片上的各种征象综合观察分析,在大脑中形成立体化形象。侧位片上患椎后关节突间隙上下不平行,即不等宽,关节面变模糊。棘突间隙上下也可有不等宽。斜位片可有椎间孔变形,上下关节突间隙宽窄不等。
14、颈椎周围韧带钙化、骨化。
1、项韧带钙化项韧带为三角形的弹力纤维膜。三角形的底部向上方,与环椎后结节及以下六个颈椎棘突的尖部相连;后缘游离而肥厚。项韧带钙化较常见,多发生在下部。在颈部侧位照片上,于下部颈椎棘突后方软组织中出现圆形、椭圆形或长条形钙化或骨化影,可为单个或多个。钙化也可见于枕骨粗隆部,呈尖端向下的刺状致密影。
2、后纵韧带骨化后纵韧带细长而坚韧,位于椎管的前壁。起自第2颈椎,向上移行于覆膜;向下沿各椎体的后面至骶管,与骶尾后深韧带相移行。后纵韧带于颈椎及上部胸椎及其椎间盘的部分较宽;下部胸椎以下则逐渐变窄。后纵韧带与椎体上下缘之间紧密相连,与椎体则连结较松,其间有椎体静脉经过。
[X线表现]后纵韧带骨化在X线上(侧位上观察)分为连续型、分节型、混合型和局限型等四种类型,其中以分节型和混合型较常见,但各型间可以互相转变,分节型和局限型可转变混合型或连续型。连续型、分节型和混合型系后纵韧带浅层纤维骨化,局限型为深层纤维骨化。各型X线表现如下:
1、连续型多发生于上部颈椎,为长条形密度如骨样的致密影。条状致密影的上端自第2颈椎椎弓上缘开始,向下伸延,与颈椎椎体后缘间有一条1-2毫米厚的透亮间隙,一般厚度为2毫米,极度增厚者可超过10毫米,可使产生脊髓压迫症状。
2、分节型多发生于下部颈椎,为分节的鱼鳞形致密影,凸面向前,其凸面多与颈椎椎体后缘接触而不留有间隙。
3、混合型为上两型的混合表现,上部多为连续型,下部多为分节型。
4、局限型限于椎间盘的后缘,椎体上、下缘之间,为局限性凸面向后的弧形致密影,系后纵韧带深层纤维的骨化。
15、颈椎正侧位伪影:必须了解正常位置的影像,我们在投照时人为的给颈椎不同的角度投照,以便观察对照。图例如下:
16、颈椎解剖变异:
颈椎斜位
摄影体位 使检者俯卧摄影台上,右前斜位时间左侧旋转,左侧身体抬高,使冠状面与台面呈45°角。左前斜位时相反。
(分左后、右后斜位)、(左前右前斜位)
中心线 向足端倾斜10°角,经甲状软骨平面的斜位中线射入胶片中心。
1、常用于观察椎间孔。C2-5之间的椎间孔稍小,C1,2,C6-7之间椎间孔较大。椎间孔的管径,纵径平均为9.4mm,横径约为5.9mm。(1)椎间孔缩小:
A、前后径缩小:
①椎管狭窄症的椎弓根发育短小。
②椎小关节突肥大性骨质增生。
③椎体后缘骨折或双侧椎弓根嵌人性骨折。
④各种椎体和附件的骨肿瘤或骨囊肿.
⑤巨人症、肢端肥大症,使椎体增大、椎板增厚,可造成椎间孔变小
钩突指向椎间孔和横突孔,具有临床意义。
⑥强直性脊柱炎引起椎体增大、方椎,脊柱周围韧带钙化、骨化致椎问孔变小。⑦双侧椎板峡部裂、椎体向前滑脱,亦可使椎间孔变小。
B、上下径缩小:①脊柱退行性改变。②先天性或后天性椎体融合致椎间孔上下径缩小。
(2)椎间孔扩大:多见于椎管内占位性病变。要注意投照时是左、右后斜还是左、右前斜,左后斜显示右侧椎间孔,右后斜相反。左前斜显示左侧椎间孔,右前斜相反。
投照角度致椎间孔狭窄
2、椎弓根及椎弓:观察椎弓根边缘是否光滑,连续性是否完整,椎弓根的大小、骨质密度是否均匀一致。
3、关节突关节:观察关节突关节间隙是否宽窄一致,如宽窄不一提示小关节紊乱。关节突是否有肥大增生指向椎间孔内引起神经受压刺激症状。
6、颈椎过曲、过伸位
摄影体位 被检者仰卧摄影台上,或侧向坐于摄影架前。头部尽量后仰则为过仰,头部尽量低下则为过屈,有此二种功能位置。
中心线 与身体矢状面垂直,经甲状软骨处颈部前后线中点射入,若定位重点明确为上部颈椎或下部颈椎,可适当向上或下移。
最大屈、伸侧位片具有以下特点:
(1)可观察颈椎活动情况与活动度:在颈椎外伤及各种急性病例,由于局部肌肉痉挛,患节活动度可明显降低,有助于临床诊断。
(2)有利于对椎节不稳的判定:当颈椎前屈时上一椎体的前下缘超过下一椎体的前上缘,而仰伸时则出现相反结果。此种现象称为“梯形变”或“假性半脱位”。一般向前滑动者多,向后滑动者少。则表明该节不稳。
(3)有利于对上颈椎不稳的判定。
正常颈椎MRI
推荐阅读:
●颈椎相关X线读片
●射频等离子体针刀临床应用
桑迪医生集团
桑迪医生价值
实现疼痛医生的执业自由
实现疼痛科室的共建共赢
加强疼痛设备的研发应用
加强疼痛技术的学术推广
桑迪医生忠旨
医院
服务患者服务社会
更多精彩内容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