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体温是重要的生命体征之一,危重病人往往因病情复杂且严重,其体温的变化也很明显。
案例回顾
病人,女性,63岁。诊断:急性腹膜炎,拟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麻醉经过平顺,术中探查见膀胱肿瘤侵犯子宫及盆腔壁,分离肿瘤组织时致使盆腔壁血管丛受损出血,术中共失血约ml,而术中输液ml,手术医生在压迫止血完成后,病人出现频发室性早搏,静脉注射利多卡因60mg后短暂好转,但随后又再发,此时麻醉医师触摸病人头部感觉温度较低,急测鼻咽温32.2℃,随即采取保温措施,以及腹腔以热盐水冲洗,并以热盐水垫压迫止血,输液、输血通路给予加温。经上述处理后,病人体温渐回升,30分钟后鼻咽温升至33.8℃,心律失常逐渐改善且稳定,1小时后病人体温达36.2,术毕送ICU继续监护治疗。
讨论与分析
病人术中体温过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有关资料表明输注1单位库血或ml室温的液体,病人体温平均降低0.25,全麻期间全身血管扩张,热量散失较快。
2.吸入麻醉药可抑制海马温度中枢,使其对体温反应降低。
3.肌肉松弛药可阻断骨骼肌收缩性产热。
4.室内环境温度较低与呼吸道热量丧失,以及体表暴露的面积过大,均可引起体温下降。
5.急症病人,特别是创伤休克病人,围术期体温的变化与心排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6.该病人术中大量失血,在快速输血补液过程中未来得及加温等。
上述综合性因素导致体温过度下降,机体处于低温时其窦房结起搏受到抑制,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严重者甚至心室颤动。
防范与处理
1.全麻手术病人,尤其是长时间胸、腹腔手术或术中失血较多者,均应常规进行体温监测,并常规采取相关保温措施。
2.针对以上引起体温下降的因素逐一采取措施,以维持病人的体温在允许范围内,以防意外情况的发生。
摘自:《麻醉意外》
编辑:陆奕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