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八月,新亚洲影志将在广州组织电影工作坊,广州的艺术家朋友也将参与其中,此文旨在向大家介绍广州艺术生态,协力工作坊的招募(点击阅读原文跳转)。文中各种空间、机构介绍部分来自官方或参与者资料,本文仅用作抛砖引玉,未一一确认处望见谅,也欢迎指出事实信息有出入之处。
“做艺术是虚伪的,除非它是为朋友而做的,包括那些我们尚不识得的。“
《你和你的艺术在哪里?》是德国新表现主义画家约尔格·伊门多夫年的画作,他诘问在画室里闭门造车的艺术家:“外面热血街头,而你的艺术在哪里?”
广州火车站附近
广州商品经济发达,这里有亚洲最大的纺织品批发市场,地理位置近香港、东南亚,自上世纪90年代起,就有大量外国商人到此批发中国制造的商品,广州的三元里是黑人聚居的街区。广州的艺术市场并不像批发市场一样兴盛,大部分的当代艺术作品难以找到本地买家。
广州的批发大楼
不少人因红专厂的关闭和市场不昌盛而唱衰广州艺术生态,但我想,广州的艺术活力并不太依靠有实体空间的机构或展馆存在,更不取决于资本是否看中,广州的很多朋友并不以“艺术”为目的,而是在生活中去实践和思考艺术,或是用艺术作为一种工具、手段去探索何为更好的生活。
中大附近街角理发店
勾勒广州的艺术地图,我会先从一些有固定空间的场馆、机构开始引入,然后介绍小团体、项目,以及个人的艺术实践(很多就像街角理发店一般溶于市井中)。早在年到年间,“大尾象”(成员有陈劭雄、梁钜辉、林一林、徐坦)就在广州文化宫、酒吧、地下室和街头等临时空间,自主组织了五回展览。而现在,更是有很多项目在城市的各种角落发生着,那些不仅仅依赖于固定实体空间或单位的(甚至不在固定国家、城市)、去中心化的、从个体出发的、联合与互相激发的人们及其项目、实践更是现在的艺术所在。
—广州艺术博物院—
坐落于白云山下的麓湖边,是建筑设计师莫伯治主持设计的。整个建筑将岭南建筑与园林融为一体。场馆陈列作品的方式和挑选的大部分作品比较老气,像一个大型的县城少年宫。建筑中又有很多别致的天窗和漏井,种植了大量热带植物的庭院,很惬意(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也出自莫老设计)。
展馆中有赖少其和廖冰兄的作品给我印象最深。赖少其早年参加鲁迅倡导的木刻运动,早期的版画作品融入了现代主义的形式语言。该博物院最早也是赖少其倡议建立并且捐赠作品。赖少其也是黄宾虹的好友,晚年的水墨很精彩。廖冰兄的作品辛辣直接,针砭时弊,揭开遮羞布把社会潜规则用巧妙的比喻呈现出来。
莫伯治设计
廖冰兄针砭时弊的漫画作品
廖冰兄自述
广州五行非营利艺术机构联合会是由广东时代美术馆、博尔赫斯书店艺术机构、录像局、黄边站和观察社构成的一个共同体,希望通过义卖等形式筹措资金补充机构运营所需,开展各机构之间的合作以促进广州当代艺术生态建设。目前观察社关闭并退出了五行会,五行会将新增盒子美术馆。
—博尔赫斯书店与录像局—
陈侗长期从事当代文学艺术的批评、出版和策划,创办了博尔赫斯书店及其艺术机构和联合创办了录像局。博尔赫斯书店坐落在昌兴街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里,是广州最早的独立书店之一。在博尔赫斯书店开业的二十几年里,搬迁了十多次。除书店以外,博尔赫斯书店艺术机构还有自己的编辑部,主要策划推动法国“新小说”的在华出版,已组织翻译并出版了“实验艺术丛书”“午夜文丛”等系列。
陈侗还参与联合创办了录像局——一个专门针对录像艺术的民间非营利机构。录像局于年3月25日正式启动并对外开放。主要工作是收集和整理录像艺术家的作品和资料。
—观察社—
年,观察社由四位广州及香港的艺术工作者合作创办,是珠三角较早的独立空间。运营至今年7月13日关闭。
—广东时代美术馆—
《广东时代美术馆》,位于中国广州,
由雷姆·库哈斯(RemKoolhaas)与阿兰(AlainFouraux)设计
广东时代美术馆是一个由民间资本——时代中国——创办并支持的非营利艺术机构。年,时代地产与广东美术馆合作成立的广东美术馆时代分馆,于时代玫瑰园小区启动。年,在“广州三年展”框架下,时任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及策展人侯瀚如、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邀请建筑师雷姆·库哈斯与阿兰·弗劳克斯参与“三角洲实验室”,承担设计广东美术馆时代分馆全新建筑空间的项目,并希望将其建成珠三角艺术实验的中心。库哈斯坚持认为美术馆不能只服务于少数财富精英,而是首先应该服务于艺术本身和普通观众,所以艺术应该进入社区、进入生活甚至进入住宅。
年,新建筑空间全面落成,广东美术馆时代分馆转变注册为独立的艺术机构——广东时代美术馆,于年12月31日正式向公众开放。时代美术馆目前是广州最专业的美术馆。—黄边站—
黄边站于年成立,年改制后,通过共同工作的方式推动着某种意义上的艺术“教育”,黄边站没有需要通过考试、入学等等形式建立的师生契约关系,每个周期进行公开的创作/实践/研究计划招募。所以,黄边站内的“教”与“学”是在具体情境中指认的,也意味着教育或自我教育的方法,乃至相应的组织及实践的方法都需要随时发明。目前,黄边站的物理空间座落于向荣街号,办公/档案空间坐落于市二宫,共同承担着推进研究/创作/实践计划、以展览或出版等方式呈现项目成果的功能,和驻地功能;黄边站还创办了由独立编委会主持的刊物《同时》及其工作台,通过写作联结不同领域和地域的“青年状态”;黄边站也是明确宣示了性别平等立场的国内艺术机构,建立了反性骚扰机制。由李致恿、史镇豪、朱建林发起的一个项目“旅行团”
年,黄边站通过协办“榕树头旅行社”项目,推动创立了上阳台,并承担了上阳台的建设基金。“榕树头旅行社”是“旅行团”第一回,邀请艺术家们和来自不同领域的报名团友一起,到各城市考察。设于广东时代美术馆的旅行社铺面里,搭建了名为上阳台的出版物展示框架,而在东京、上海、武汉和沈阳,团友也尝试了多种形式的“上阳吧台”。这些新获得的观感和经验,与艺术家和本地青年们对共同感知和实践空间的需求结合,促成了上阳台作为实体空间落地于广州。
—上阳台—
“上阳台”是平台性的、共治的实践空间,选址在海珠区昌岗地铁站附近的晓园新村。嵌入这个交通、生活都很便利的居民社区中,是为了给往来朋友的日常聚脚提供轻松的场所,也为推动更亲切的相互激发与协同工作。联合是上阳台的关键词,实行平等协商的参与式民主。它的发起人和紧密参与者包括诸多具有不同身份、但不愿意接受社会和国家体制约束,也不愿意以疏离的原子状态生活的人们。作为一种联合运动的平台,上阳台的产生是多种脉络的联合工作和跨地区、跨语言交流的汇集,但它意味着什么仍不容易辨识。尽管身处社区,但上阳台有别于替代空间、社区营造、共同办公等已知的自发组织。对外如何表述上阳台?目前业主们的共识是各自表述。
大饭台没有固定成员,任何人都可以不定时地在上阳台以任何形式烹饪、聚餐和交流。每次发起大饭台,主厨都会设计海报,吸引朋友们加入。大饭台
上阳台第一回木刻班
上阳台木刻班
女子天团缝纫机开放日
—女子天团—女子天团因创作、交流和互助聚集在一起,探索创造力的柔软或硬核,保持软女和硬女并肩而行。女子天团由BUBU、Money、嘉璐和苗子组成,通过一起缝纫和发起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对话和经历,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