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天是“立冬”节气,表明冬季开始了,即将冰雪降临,天寒地冻。上面照片系作者于8年前的立冬后数日拍于济南大明湖雪景,是十多年来济南最大的一场雪。
由立冬开始的寒冷冬季的养生,宜温补,应养阳,忌生冷。下面介绍一首简便易行的冬季养生保健方“冬季浴足保健方”。该方系作者原创,绝非转发、抄袭、人云亦云。在多年前在山东老年大学讲授过,医院“京城名医馆”健康讲座讲过,也曾在新浪博客发过,今有所修改调整。
浴足,或称足浴,即中药药液泡脚,为中医传统外治法之药浴疗法的一种。中医外治法是传统中医的重要治疗方法。正如清代中医药外治大家吴师机(字尚先)在外治专著《理瀹骈文》所阐发,“内治之理,即外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内、外治“所异者法耳。医理药性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幻”。药浴疗法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选配一定的中草药,经过加工制成中药浴液进行洗浴的一种外治方法。药浴的特点:较安全,毒副作用少;方便易行;作用较迅速,效果较明显;应用广泛,老幼皆宜。药浴(以足浴为例)的基本方法有三:一是根据辨证施治处方取药后,置入砂锅(或不锈钢锅)加水浸泡,煎煮至沸,改小火再煮10至20分钟,滤出药汁,兑入脚盆热水中;二是将中药(最好适当粗粉碎为粗末)装入纱袋,置入砂锅(或不锈钢锅)加水浸泡,煎取浴液(煎煮时间可较上法短些),倾入脚盆;三是将适当粗粉碎为粗末的中药装入纱袋,置入脚盆,倾入开水,另以一盆(或盖子)紧扣盖严,约半小时后取盖即可。桂枝、荆芥、川芎各30克,艾叶、松节、独活、干姜各15克,白芍、杜仲、木瓜、红花、当归各10克。水煎,每晚睡前浴足(泡脚),每次30分钟左右。该方浴足,有温经散寒,活血通脉,强腰壮膝,舒筋健骨,活络止痛,祛风止痒等功效,对中老年尤为适合。恰当的药浴,有助于改善机体循环系统功能,改善周身与局部的微循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一定的消炎、镇痛作用,缓解身体的疲劳与不适。药浴发挥作用的原理,大抵包括经络穴位作用,药物药效效应,及物理刺激效应等。药浴注意事项:1.药浴疗法应遵循中医药基本理论,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施治。2.高热、严重心脏病、恶性肿瘤患者禁用。年老和心、肺、脑等病患者,不宜单独洗浴。饭前饭后30分钟内不宜沐浴。3.浴液温度要适中,不可过热,以免烫伤。4.沐浴时注意保暖,避免受寒、风吹,防止感冒。浴后擦干,宜休息10分钟再进行活动。5.药浴过程中若发现有皮肤过敏者,宜更方或停止治疗。6.药浴或其他外治方药不要内服。---------------------------------张文高教授按照每个月的第4个“星期一”医院西院区门诊,其中上午“专家门诊”限号20位,挂号费28元;下午为“知名专家门诊”,限号20位,挂号费元。年6月底之前的门诊时间:年10月23日,11月27日,12月25日;年1月22日,2月26日(正月十一),3月26日,4月23日,5月28日,6月25日。医院规定提前1周预约挂号。张文高教授临证专长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病,内科杂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早搏、房颤等)、心肌炎、心肌病、中风(脑血栓、脑出血等)、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脂肪肝、老年痴呆、恶性肿瘤术后及放疗、化疗后中医药调治等。特别是心血管介入诊疗(放支架)及搭桥术后中医药调治,难治性高血压病、心律失常(早搏、房颤等)及重度心衰、重症冠心病等的综合调治。以及中医药养生保健、药膳食疗、中医药外治等。
张文高如喜欢我的原创文章,欢迎打赏!
赞赏
人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