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微雷锋是漳平人自己的信息平台,每天发布新闻爆料、美食风景、优惠福利、便民服务等,
合作、投稿 近年来,我市着力构建生态文明,全面推进生态环保工作,以治水、治气及城乡建设管理为抓手,全面开展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中心城区大气污染防治、城内河东门溪治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镇治理管理水平提高等重点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全市干部群众共同参与、全力配合,朝着“全力建设精美漳平”目标,一场轰轰烈烈的生态环保攻坚战役在我市全面打响。
3月30日夜,在菁城街道东门溪凯源铁路桥至水利局九龙江出水口段,灯火通明、马达轰鸣,3台挖掘机、8部运输车,30多名施工人正连夜奋战,对该河段进行清淤工作。当晚,市城建局、华昇公司联合多个部门开展东门溪河道清理淤泥活动,全面向这一沉疴漳平多年的“宿疾”发动“总攻”。
打响东门溪整治攻坚战
东门溪是横穿漳平主城区的城内河,涉及上游的和平镇及菁城街道,由长北坑溪、灯笼坑溪、黄厝坂溪、铁路东溪等4条支流汇聚组合而成,河道全长12.85公里,穿过主城区后流入九龙江。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区人口的增多及一系列历史原因,城区污水长期直排东门溪,再加上污水管网覆盖面小,污水收集率较低等原因,经过长期累积,造成东门溪水体黑臭,长期影响着沿岸居民生活环境,让沿河群众苦不堪言。
“城内河是孕育城市文明的摇篮,也是广大市民休戚与共的家园”。市委市政府在治水工作中,将东门溪整治作为今年治水工作的重点工作全面推进。3月份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连续对此项工作开展现场调研踏勘,并组织制订整治方案,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整治工作,要求东门溪治理不仅仅是为了消除劣五类水目标,更重要的是恢复城市内河的生态系统,是百年大计,必须着眼长远进行推进。
内河东门溪整治攻坚战是一项系统工程,时间紧,难度大,任务非常艰巨。根据此前调研和会商,并结合专家意见,将整治的总体思路分为“引”、“截”、“分”、“治”四个措施,计划总投资5.98亿元实施整治项目36个。其中:“引”就是引九龙江水以及和平的活水进城,形成湖库、内河(溪)互相联通,实现活水、净水等水生态新循环;“截”是通过实施截污纳管、新建污水管道、实施雨污分离等3个项目工程,将沿溪直排口全部接入污水管网中;“分”就是实施净污分离,污水尽可能进入污水处理厂,保证清洁水进入九龙江;“治”是系统工程,涵盖宣传引导、行政干预、工程介入、生物治理等4大方面。
当前,全市各相关乡镇(街道)和市直部门以倒排时间表的形式,采取“先易后难,综合推进”的工作思路,加快清淤、清养、铺管等工作进度,确保今年5月份监测达到五类水以上水质,今年9月底前完成长北坑溪、灯笼溪、黄厝坂溪、铁路东溪截污纳管主体工程建设,年完成城东和城西片区高水高排工程,届时整个治理工作将基本完成。
东门溪整治是我市全面开展治水工作的缩影。治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治水工作中,整合资源、全力出击,着重制度化管理,从问题根源入手,推动治水工作有效开展。近日在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实验室,监测站的工作人员对九龙江各支流抽取水样的化验中,漳平境内六大支流平均水质全部达到Ⅱ类水标准。漳平治水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以河为“纲”补齐治污短板
为全力打好水环境治理攻坚战,补齐治污短板。我市以河为“纲”,出台系列文件,协同推进水环境整治。建立“河道警长制”,落实“河长”监管机制,明确各单位职责,建立“一河一档”,实施“一河一策”。由7位市政府领导分别担任九龙江干流和六大支流河长,全面建立市、乡、村“三级”河长体系,以问题为导向,查找污染源,形成“党政主导、部门联动、企业施治、社会参与”的水环境保护新机制,制定整治任务与时限,并抓好跟踪落实。
与此同时,全市各部门联合攻坚,上下同心,开展“治砂”、“治猪”、“治污”等治理行动,并持之以恒抓好大深矿区铁锰治理,实现一年治点,次年抓面,三年见成效,致力稳步提升漳平市境内水质。
生猪养殖污染整治是我市生态环保攻坚的重点,也是难点。近年来,随着生猪养殖业的兴起,生猪养殖造成的污染成为了影响当地水质、农村环境的最大祸首。“我们要将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工作作为当前重中之重的工作,乡镇街道全体动员,部门联合行动,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去年5月初,我市在加快推进生猪养殖污染整治工作专题会上,对整治行动进行了部署,坚决打击拆除禁养区及限养区内未达标的养殖场,对限养区符合规定的养殖场进行升级改造。随即,各乡镇、部门纷纷行动起来,投入到了生猪养猪污染整治中。
桂林街道瑞都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养猪村”,村中大部分村民都在房前或者屋后搭建了猪栏,由于生猪排泄物的排放,这里曾经一度空气污浊,溪水发臭。随着生猪养殖污染治理的开展,瑞都村启动文明生态村建设,村民纷纷响应号召拆除猪栏。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环境改善十分明显。“以前我们村很多户人家都养猪,整个村的空气确实也很差,一年到头都闻着臭味,河水也是黑的。”瑞都村村民陈永淋说,经过生猪养殖治理,河道整治,如今的瑞都村山清水秀,不仅河水干净了,空气也好了,环境也美了。(陈晓霞陈俊毅詹芳兰林天南/文图)
来源:漳平新闻网
点下方“阅读原文”漳平服务免费领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