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心室早搏
早博治疗
心房早搏
窦性早搏
偶发早搏
房室早搏

早搏未必就是心脏病4个错误认知你就别进

早搏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律失常,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早搏是怎么回事,或者至少听说过“早搏”这个名词。然而,大众对早搏的认识还是存在很多误区,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哪些误区我们需要避免。

误区01

误区01

早搏让心脏停跳了下?

虽然早搏的常见症状就是心脏“偷停感”,但早搏的本质并不是心脏停跳,而是心脏提前跳动。

提前跳动的这一次心脏向外输送的血液量减少了一些,脉搏“变弱了”,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心跳停了一下。

这种直观的感觉很容易引起早搏人士的焦虑情绪,认为是心脏停跳了,甚至认为长此以往心脏会“罢工”,因而十分焦虑,四处就诊。

正确认识早搏的本质,有助于减轻焦虑。

误区02

早搏就是有心脏病了?

部分人认为早搏就是一种心脏病,这不完全正确。

早搏可以发生在无明显疾病的健康人群,也可以发生在有心脏基础病的人群。不伴有心脏病的称做功能性早搏,伴有心脏病的称做器质性早搏。

两种早搏治疗策略并不相同,还需到心脏科医生那里进行评估。

误区03

有早搏就必须用药?

不是所有的早搏都需要药物治疗。

发现早搏后,医院检查有无隐藏的心脏疾患。医生会根据情况开具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年龄偏大者、吸烟者、糖尿病患者等如果怀疑可能存在冠心病,还要做运动试验、冠状动脉CT等稍复杂的检查。

如上述各项指标均属正常,无心脏疾患也无明显症状,则不需要治疗。若查出有心脏疾患或是早搏的症状较重,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误区04

症状轻=早搏少?

直观感觉再次欺骗了我们,事实上,症状重≠早搏多、症状轻≠早搏少:

部分人有明显的心悸、乏力、烦躁等症状(部分人可感受到自己的每一个早搏),早搏数目确不多;也有部分人没有症状,早搏数目却非常多(达到1万次/24h或6次/分)。

早搏的危险性和症状轻重关系不大,和数目却有一定的关系,如频繁室性早搏可能引起心功能不全(心衰),对生活质量乃至预期寿命会有较大的影响。

早搏,是由异常心电现象引起的心脏提前收缩,即心脏受到窦房结以外的部位的“指令”而提前收缩。根据“指令”所在地的不同,早搏又可分为(心)房性早搏、(心)室性早搏和房室交界性早搏。无论哪种早搏,只是搏出的血液比正常搏动稍少一些,导致这一次的脉搏减弱,好像停了一次。

早搏后一次的脉搏稍强,因为这一次搏出的血液比正常者稍多一些,代偿了早搏导致的血液搏出量的减少。早搏并没有对心脏的血液输出量造成影响。正常年轻人中39%~50%有早搏,60岁以上老年人中有76%~80%有早搏。几乎所有的人在一生中都发生过早搏。

早搏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如无器质性心脏病,一般不宜使用抗心律失常药。

总之,症状重者无需过度担忧,症状轻者也不可掉以轻心。

来源:搜狐健康

★往期精华挤鼻部黑头引发脑炎险送命面部“危险三角区”别乱动女教师洗澡时中毒身亡家有热水器的都该看看!最近有种病毒高发,与流感症状特别像!会不会得癌症看这些信号!这4类人吃花生小心要命身上长“富贵包”,警惕心脑血管疾病!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zaobof.com/ofzb/1243.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