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心室早搏
早博治疗
心房早搏
窦性早搏
偶发早搏
房室早搏

再上茶山补记32半个农民

《再上茶山:补记》32.半个农民

忙到十一点,莫师傅带着熊师傅再去六号山,茂红骑着摩托车去。第一车杉树木刚刚卸完。出于照顾我,茂红叫我留在基地休息。与此同时,伯妈和一位南皋的男工(我头一次见)还在六号山扛树木——把分散在茶园里的几处树木扛至路边。

老天作美,开始飘起蒙蒙细雨,太细了,也太稀了,几乎感觉不到。这是好兆头。希望它继续这样,保持一天不变大,好让我们拉完三车树木。下雨一旦开启,估计连着三天,这一批补种的茶苗不用再浇水。三天的雨水应该能够渗透至泥土深层,而幼苗也已生根,以后即便天气晴朗,也不用再抗旱保苗。前后大约十天,我陪同茂红浇灌茶苗,间隔两三天浇水一次,已有三轮。我的体力接近极限,空手爬山都感觉疲惫,心脏有点慌,仿佛有劲使不上。幸亏天气预报准确,还有所提前,从而解放了我这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百无一用的所谓书生。我并不懒惰,但确实干不动,不服不行。

早上七点半钟,我们就赶到了六号山山腰部位的泥巴路。几百根杉树木分作几处堆放在路边。莫师傅的红色货车随后也到。车厢有四米长度,原地掉头,换了好几把方向。我和茂红爬到车厢上头,负责堆放,另外三个在下面递送。我没有力气,脚下又磕磕绊绊,所起作用不大,他们看着好笑。可我只能呆在上面给茂红打打下手,换到下面递送,效率太低,反而挤着别人,碍手碍脚。回到基地卸车,我和茂红又爬到树木上头往下送,熊师傅一个人在下面接。将近一半,我突然一阵心悸,有早博的症状,赶紧原地坐在树木堆上休息,不敢动弹。好在没有后续反应,坐了十来分钟有所恢复,可以帮着甩甩短小枝条。

茂红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一边手脚不停地干活,一边跟我吹嘘从小到大担任班级劳动委员的事情。这是我已经听过的故事。但在今天听来,依然令我神往。鲜明对比就在眼皮底下。茂红一刻不停,我甩几下就要挺直了腰杆喘气。茂红体谅我,“累了就歇歇。别把身体搞坏了。”看着他红光满面,喜笑颜开的模样,我十分羡慕。我对于体力劳动是向往的,对茂红这种能干而且不知疲倦的人是佩服的。如果身体足够好,我也许不会爱好书写文字,而是从事体力劳动。白天劳碌,晚饭一杯米酒,然后啥事没有,简单干脆,符合自己的脾性。遗憾的是,现实情况恰恰相反,似乎命中注定我只能拿得动一支笔,而非锄头扁担之类的农具。

第二车大概两个小时才能返回。茂红预计下午一点吃上中午饭。他跟莫师傅打过招呼。莫师傅难得来帮忙,茂红跟他比较客套。不像跟其他几个熟络的人,彼此都习以为常,无需多说什么。

我烧好开水,给几个杯子续满茶水,接着又烧好一壶开水备用。连续重体力活之后,他们急需补充水份。身体好,不忌讳喝冷茶冷水。不像我还要掺入滚烫的开水,中和一下温度。这从另一个侧面证明,我不是干体力活的料。毛病太多,一旦上场会闹各种笑话。

当然,这个社会并不歧视脑力劳动者。体力和脑力只是分工不同,两者缺一不可。我的长处既然不在体力方面,那就应该扬长避短,专注于费脑子的工作。可我偏偏又喜欢干点体力活,虽然只是作为一种调剂。也许,半耕半读的节奏最适合我。做个农民曾经是我多年的梦想。之前的茶山三年总算实践了一把。最大体会是,做农民身体要好,否则坚持不下来。像我这种体质,充其量做个半农,而且得在茂红的照顾之下才能实现。

.12.10

六号山装车倒车进入仓库卸下的第一车树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zaobof.com/fszb/9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