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走神经张力指数
迷走神经张力指数:主要反映迷走神经调节强度,人群正常参考范围-。因迷走神经支配范围广泛,呼吸功能、胃肠功能、心搏功能均能通过该指数反映。
迷走神经张力指数基准值:是指统计过去30天迷走神经张力指数值,反映近一个月迷走神经调节能力的平均水平。
迷走神经张力指数偏低
迷走神经张力指数意义:
1.会导致胃蠕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减少,使机体的消化能力降低;
2.有的人会出现能量吸收、储蓄不足,身体素质降低,免疫力下降;
3.迷走神经对心脏的减速调节能力降低,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的危险;
4.糖尿病病人或高血压病人出现迷走神经张力降低,同时交感神经张力同时降低时,提示自主神经受损;
5.酒精或抑制自主神经的药物会导致此值降低,提示自主神经受抑制。
改善建议:
1.采取健康生活方式,适当运动,以有氧供能为主的运动(步行、登山、慢跑、跳舞、游泳、打太极拳、骑自行车);
2.自我监测血糖、血压;
3.合理膳食,限制脂肪摄入量,不宜吃含高胆固醇的食物及动物脂肪,如动物的脑、肝、心、黄油等,可适当多吃五谷杂粮、豆类及豆制品;
4.补充营养神经物质,补充维生素B6、叶酸、钙等
迷走神经张力指数偏高
迷走神经张力指数偏高意义:
1.对心脏的减速能力增加,对心脏起保护作用;
2.对能量的储蓄增加,若不控制每日能量摄入量,较容易出现肥胖;
3.迷走神经张力指数过高,神经兴奋性过度增强时,会导致胃肠过激、肠易激综合征,有的人会出现腹泻;
4.原本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心梗等患者,出现迷走神经张力指数过高的情况时,需要警惕早搏、房颤等问题。
改善建议:
1.合理饮食,劳逸结合,适当运动,有氧运动为主,包括气功、太极、健身操、游泳、慢跑、步行等;
2.预防高血压,控制体重,减少钠盐摄入,如味精、酱油、食盐等;
3.出现心悸、胸闷、气促等不适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