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四院具有卓越专科的国际医学中心
ZJU4HInternationalMedicalCenterofExcellence
你有过这样的感觉吗
心跳总是突然加快,
心跳也从“咚-咚-咚-咚-”
变成了“咚-咚咚——咚-咚”,
心慌、心悸,
做什么事情都好像
偷偷摸摸特别心虚......
那么要警惕了!
这可能是心脏室性早搏的症状
近日,浙大四院心血管内科
就收治了这么一位患者
正常人每天心脏规律跳动约10万次
而26岁的小伙小楼每10万次心跳中
竟有1万多次的室性早搏
(这也是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一种)
小楼因此时常感觉
心慌、心悸、心神不宁,
甚至别人声音大一点
就会受到惊吓,精神紧张。
什么是室性早搏?
正常的心脏由位于心房右上方的窦房结发出指令,依次传递到心房、心室,使整个心脏有规律的收缩。室早发生的时候,心室不再听从窦房结的指令,自行异常跳动,导致心脏不能发挥正常功能。
小楼因反复心悸5-6年住院,被诊断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入院期间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提示频发室性早搏1万余次。
考虑到患者是运动爱好者,室早多年,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心脏已经增大,急需尽快手术根治。
然而,小楼属于
乳头肌起源的室性早搏,
是导管消融治疗中
最具有难度和挑战的心律失常之一。
因其解剖结构特殊,
消融导管难以与乳头肌稳定接触,
乳头肌室早消融较为困难,
常规的手术方法成功率低。
为此,浙大四院心血管内科电生理团队夏淑东主任、冯超副主任医师结合患者病情,制定了在Carto3系统下运用心腔内超声导管(ICE)指导下射频消融手术方案。
目前该技术是国际先进、准确、安全的技术手段。
8月12日,浙大四院心脏介入中心成功为小楼完成乳头肌室早消融手术。手术由夏淑东主任主刀实施,带领团队经过3个多小时的努力,运用心腔内超声精准定位乳头肌位置,找到引起室早的源头,最终顺利完成。
困扰该患者多年的室早经过导管消融,神奇的消失了,成功解决患者困扰。小楼术后2天顺利出院。“现在感觉内心很平静,没有之前那种焦虑的感觉了。”
“心脏内超声就像是一双眼睛,有了它的支持可以帮助我们看清导管和乳头肌的位置关系。”
夏淑东主任说,心腔内超声技术在手术时零射线,没有任何辐射,还能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效率,是实现精准定位、完成复杂室性早搏手术的“神器”。
操作时首先将一根先进的超声导管通过静脉血管伸入心脏内部,通过超声波照射心肌,将心脏的反射波进行图像化处理成像,对于标测位置和贴靠情况都十分清楚。
图1carto3系统构建出患者心脏三维模型
图2心脏超声显示乳头肌位置
有这些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夏淑东主任提醒,像小楼这种频发室性早搏的患者大部分都是年轻人为主,大家要引起注意。
大部分早搏患者会感觉到心跳有突然的停顿感,部分患者会感觉到胸闷,有的心神不宁、心烦意乱,有的像做了亏心事一样、像做了贼似的,特别害怕响声,很容易就会吓一跳。
值得警惕的是,往往有很多病人觉得这类症状出现时,是情绪上的问题而延误诊断。
专家建议,长时间的室性早搏会导致室早心肌病,患者会出现心脏扩大和心衰等症状,因此一旦存在相关症状,应尽早就医。
夏淑东主任表示,抗心律失常药物能够控制减少早搏的发作,但是一旦停药就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部分病人用药后还出现有副作用。例如小楼服药后心跳变得很慢,影响正常的体育活动。
因此,专家建议,如在体检中发现早搏首先应当给予高度重视,一般推荐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明确诊断,其次在专家的建议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
扫下方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