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鸥AF53徐克阳摄
每年,它都会出现在青岛
AF53的翼标,让它在飞翔于青岛海边
成千上万只海鸥中
有了鲜明的辨识度
从年与青岛的观鸟人相遇
每年北回,南飞
至今已有7个年头了
除了年直到4月份它才出现,其它年份里,都是在1月上旬现身。岛城的观鸟人,心中已有一份默契和牵挂:每年到这个时候,大家心里都会觉得老朋友的身影就要出现了。
极地海洋世界外侧礁石,是海鸥们的乐园。魏铌邦摄
时间回到年1月份
极地海洋世界外侧的礁石上
青岛市观鸟协会副会长徐克阳
在拍摄海鸥和其它鸟类
镜头中一只银鸥让他眼前一亮
它的两翼带有翼标:
AF53!
AF53刚在青岛出现时,两只翼标都是完整的,但后来随着时间流逝,大自然风雨的侵蚀,右翼翼标开始出现断裂缺失。徐克阳摄
这是去年拍摄的AF53,右翼的翼标已经缺失一大半。徐克阳摄
“翼标是世界上鸟类观测科研人员常用的一种鸟类环志,上面刻有环志的国家、机构、地址(信箱号)和鸟环类型、编号等,便于研究候鸟迁徙动态及规律。”徐克阳介绍,后来他根据拍摄到的翼标信息确认,这只银鸥来自距离青岛大约公里的俄罗斯贝加尔湖,是年由德国的鸥类研究者放飞的。
银鸥的性成熟期是4岁
年在青岛出现时
AF53至少已经10岁了
一般海鸥的寿命为24年
今年17岁的它
相当于人类的七十多岁
已经算是“老鸥”了
每年来回的直线距离
就有多公里
飞越崇山峻岭
大漠戈壁、大江大河
一路风雪雨雾
恶劣天气和多变的地貌环境
都不曾改变AF53生命中
南北迁徙的基因。
“今年AF53还会来青岛吗?”青岛观鸟人的担心不是没有根据。对于年轻的海鸥来说,只要和群体一起,上千公里几千公里的跋涉,平安到达是大概率的事情。但对于年老的海鸥来说,则不是一件易事。
青岛的海鸥海鸥为青岛增添了浪漫的色彩魏铌邦摄
青岛海边
每年10月到来年4月
是海鸥的天堂
它们在这里自由地飞翔
青岛的海滨风景便“欢动”起来
它们的羽毛白灰相间
飞舞时,像一只只上下翻飞的银梭
织就一幅幅灵动的图画
天越是冷,它们越活跃
灵巧的身姿
翱翔在海天之间
是人们最爱的一道风景
青岛的海,有和风轻拂的平静
也有风起云涌的豪迈
因为海鸥,另添了一份浪漫色彩
青岛人对鸟类的友善,已经成为城市的传统。青岛人喜欢海鸥,全世界都知道。
胶州湾处于全球三大鸟类迁徙通道之一,澳大利亚至东北亚迁徙线路上,每年迁徙季节都会有大量的迁徙鸟类在此停歇。从年开始,青岛人发起了挽留海鸥行动。20多年来,来青越冬的海鸥从年的只左右增长到了现在的10多万只。
人鸟相处和谐,越来越多的鸟类,已经把青岛当成了家。
海鸥聚集之处,海水更清洁。它们不仅捕食鱼虾,也会吃掉人们扔下的残羹剩饭。有它们在,人们制造的有机垃圾就不会污染海水。所以,海鸥又被称为“海港清洁工”。
AF53的故乡
AF53来自贝加尔湖。这个湖拥有类似海洋的特征。
贝加尔湖形状狭长弯曲,如同一轮弯月镶嵌在欧亚大陆,总面积约平方千米,是今日中国第一大湖泊青海湖的7倍。拥有天量水资源的贝加尔湖,具有了许多类似海洋的特征。两侧悬崖峭壁高达-米,如同海岸山脉。湖水经常掀起超过两人高的巨浪,以及暗流、潮汐、强风暴等等。
风雪起时,湖面一片苍茫,有如极地。(一名正穿越冰冻湖面的男子,摄影师
陈刚)AF53的家乡,冬天更加寒冷
贝加尔湖最为壮观的景色
出现在低温可达-39℃的冬季
贝加尔湖有长达5个月的封冻期
冻结的湖冰厚度约70-厘米
(摄影师
Sergeyp/RF)据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介绍
贝加尔湖四周陆地冰封得比湖水更早
10月份的时候群山就已银装素裹
森林也成为一片密不透风的白色世界
按照AF53往年来青岛的时间,它现在应该在飞往青岛的路上。此时的贝加尔湖冰雪覆盖,极度严寒,在这种环境之下,鸟类觅食已经非常困难。
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年中国日报网报道,“一只海鸥在7天内飞行多公里,从英国飞到了西班牙,这个速度着实令鸟类专家感到惊讶。”
一天飞行多公里,是海鸥的极限。AF53以最快速度从贝加尔湖飞到青岛,也需要20天左右。
“佩戴翼标的鸥类,在青岛每年都能拍到,这目前是唯一一只。”徐克阳说,眼看年的1月份即将到来,他十分期待,已经准备好再次迎接老友归来。
岁月无涯而生命有涯
每一次分别都有着
不再相见的可能
终有一年,AF53不会再出现
但它的伙伴和后代
每年还会如约前来
与这座城市共续浪漫
演绎青岛与海鸥的美丽故事
其实这不仅是
青岛观鸟人的一份牵挂
也是青岛的期待:
AF53,
青岛等着你!
来源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首席编辑魏铌邦
编辑
邦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