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西医治不好的才找中医
有些病人是西医疗效不好时才想起找中医,如果中医一开始就介入,这样效果会更好。
例如心律失常,相当一部份病人的心律失常是功能性的,心脏本身没有硬毛病,只是平时压力太大了,工作太紧张了,长期压力引起的心跳不正常。压力超过人体的耐受力就会变成气机失调而出现心律失常。
坏情绪、压力过大是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我们观察了2年内诊断为心律失常的门诊病人,发现由此引起的发病率位居第二。临床上很多室性早搏、房性早搏、阵发性房颤的发生与情绪关系非常密切,中医有很理想的效果。治疗方法需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与体质而定。
?●○玫瑰花茶,每次5克,一天一次。
误区二:中药疗效慢不少人都觉得,中药疗效慢。
实际上中医对疾病的治疗是基于全身状态的一种综合治疗。只要医生辩证正确,就能有明显效果。
所谓慢,主要是全身状态的综合调理需要时间。
心血管疾病的诱因往往是以下几种:1过度疲劳:有工作上的过劳、有家务的过劳等等。中医认为劳则气耗。2手术损伤:在接受了手术后,总是伤元气的,如没有及时调补,就会表现出心悸心慌等心律失常的症状。3素体虚弱:这种病人多因禀赋不足,或久病而引起体质虚弱。患者女性,78岁,医院看病,面色白而没有光泽,说话声音很低,坐在那待诊感觉坐不住,要躺下来,大便稀溏。24小时心电图:窦性停博次,最长停博3秒钟,室性早搏次。
有西医建议装起搏器,患者不想装,医院求医。
中医辨证认为心绞痛分为:1心血瘀阻型:表现为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前区疼痛时常发作。口唇、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代。治宜活血化瘀,理气通络。2心血不足型:表现为头晕、心悸,面色无华,全身倦怠无力,舌质淡红,脉细弱。治宜益气安神,养心补血。3心阳不振型:表现为心悸不安,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质淡白,脉沉细。治宜温补心阳,安神定悸。4心虚胆怯型:表现为心悸,善惊易恐,睡眠不佳且多梦。舌苔薄白,脉数。治宜养心安神,镇惊定志。5阴虚火旺型:表现为心悸不安,失眠,头晕眼花,手足心发热,耳鸣腰酸。舌质红,脉沉细。治宜养心安神,滋阴清火。6水饮凌心型:表现为心悸眩晕,胸腹胀满,畏寒,小便短少或下肢水肿。舌苔白腻,脉弦滑。治宜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疗程4周,或谨遵医嘱。
步长稳心颗粒益气养阴,定悸复脉,活血化瘀。主治气阴两虚兼心脉瘀阻所致的心悸不宁,气短乏力,头晕心烦,胸闷胸痛。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早搏、房颤、窦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