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拿到体检报告单的那一刻,看着上面的小箭头,还有一些陌生的医学名词,不少人都会感到紧张,担心自己得了啥大病。
但实际上,体检报告上的一些异常,其实并不用过度担心,只要后续注意定期复查,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即可。
第一,前列腺钙化灶
提到前列腺,大家都知道,但说到钙化,可能很多人就不太明白了。
前列腺钙化,指的是局部组织中有钙盐沉积,大多数情况下是正常的生理过程。
有时候可见于某些病理情况,比如患有前列腺炎的人,随着病程延长,因尿液反流等可能引起钙化发生,多见于40~60岁人群。
打个通俗点的比方,前列腺钙化,就好似手部被划伤了一道口子,感染了炎症,经过炎性反应后留下了一道疤痕。
而前列腺钙化就是前列腺炎留下的这道“疤痕”。
所以,前列腺钙化灶与前列腺炎其实并不是同一回事,它可能会与前列腺炎同时存在。
如果前列腺钙化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密切观察,定期复查即可。
但如果有前列腺炎症状,比如尿频、尿急、尿不尽、会阴不适、腰酸腰痛、排尿困难等,或者前列腺钙化已经发展成结石,那么最好到男科接受治疗。
建议前列腺钙化患者,平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前列腺疾病反复发作。
忌辛辣食物,忌酒忌烟,别久坐,别憋尿,多饮水,促进前列腺分泌物排出,预防炎症的发生。
同时坚持运动锻炼,推荐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打太极拳等,改善前列腺部位的血液循环。
第二,心律不齐
不少人在体检报告单上看到“心律不齐”的字样,便以为自己得了心脏病。
其实心律不齐也分“良恶”,有些心律不齐是良性的,即非病态性,而有些则是恶性(病态性)的。
非病态的心律不齐也会发生在健康人群身上,属于正常的生理性状态,并不是心脏病。
比如,窦性心律不齐,就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它的特点是随呼吸的变化而变换,常见于青年、儿童,通常没有不适症状,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也无需有心理负担。
而病态(或病理性)的心律不齐是需要引起重视的,要积极治疗。
那么,怎么区分病态性还是非病态性呢?
1、看病史:
非病态性:身体健康,偶尔出现非器质性的心律不齐。
病态性:患有基础病,心律不齐多次、反复发作。
2、看诱因:
非病态性:情绪激动、剧烈运动或大量饮酒、服用药物之后出现
病态性:查不出明显诱因
3、看症状:
非病态性: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
病态性:发作时伴有头晕、胸闷、胸痛、气急、大汗、四肢发冷、抽搐、昏厥等明显不适症状。
4、看时间:
非病态性:起病较缓、持续时间短
病态性:起病迅猛且持续时间较长
5、看频率:
非病态性:发作不频繁,每分钟出现早搏等在5次以下。
病态性:发作频繁且反复,每分钟出现早博等在5次以上。
6、看心电图:
非病态性:持续观察24小时无明显异常
病态性:心电图异常,需高度重视。
当然,仅凭以上几点无法十分确定地判断非病态性与病态性心律不齐,还需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指标来进行判定。
如果你多次反复出现了不明原因的心律不齐,并且伴有不适症状,医院进行心电图检查,查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