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日里,很多人都喜欢喝一两杯咖啡,既好喝,又提神。
然而,你可能有过这样的经验——为了工作进度,或是为了复习考试,熬夜,喝杯咖啡来保持清醒,结果却出现了心慌、心跳快等情况。
因此,有的医生建议心脏病患者不要喝咖啡,甚至避免茶跟巧克力,以避免心血管问题,但大家又常常看到咖啡可以保护心脏的说法。
那么,经常喝咖啡到底是保护心脏,还是健康杀手呢?咖啡到底应不应该喝,怎么喝才好呢?
喝咖啡,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咖啡因是咖啡里面最主要的活性物质,大家对咖啡的喜爱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它。
人们喝下咖啡后,里面的咖啡因等物质会迅速被胃肠道吸收,然后进入血液,随血流到全身各个地方。
咖啡因想要发挥作用,还得跟全身各处的「接头者」——腺苷受体结合,让负责兴奋神经的物质得到释放。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中,我们的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大脑:精神会得到改善、警觉性提高、注意力明显增强;理解力、思维能力也会得到短暂提升。
内脏:出现加快心率、增强心肌收缩、升高血压等情况。
咖啡里面还有二萜类化合物等活性物质,可能会增加血液中胆固醇水平。由于这些变化,对于咖啡给心血管健康造成的风险,人们的担忧由来已久。
从16世纪开始,针对咖啡的口诛笔伐就没有停止过,舆论也总是摇摆不定,一会儿说它好,一会儿说它不好。
17世纪时,很多人认为咖啡可以帮助治疗酒瘾;而到了19世纪中叶,又有人将咖啡与吗啡、可卡因、尼古丁列在一样,是有潜在伤害的物质,英国人甚至一度主张用茶彻底替代咖啡。
但近几年的研究均给出了相反的结论——
咖啡和心律失常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发布一项研究中,研究者给人进行了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其中60%的人每天至少饮用一次咖啡因饮料,结果发现不管是咖啡、茶还是巧克力,都不会增加心脏早搏的发生。
还有研究发现,对时常发生室性早搏的患者,即使严格限制咖啡和咖啡因饮料的摄入,也不能减少早搏的发作。所以,目前认为,正常饮用咖啡并不会增加心律失常。
有专家认为,那些长时间工作后喝咖啡出现的心悸症状,很可能是过度劳累本身所导致的——咖啡给了人继续硬撑的精力,延续了劳累的状态,但咖啡本身并不直接带来心律问题。
不过,短时间里大量喝咖啡,可能会导致「咖啡因中毒」——心悸、心动过速、躁动不安、抽搐等,有些人还因此被送去急诊。
咖啡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些权威期刊陆续发表了关于咖啡增加心脏病风险的研究论文,这些论文声称每天喝1~5杯咖啡的人,心肌梗死的风险会高60%,喝6杯以上则会增加%。
这个结论非常耸人听闻,然而后来的研究者认为,这些研究普遍没有考虑生活方式的影响。每天喝很多咖啡的人往往是上班族,他们工作劳累、久坐不动、锻炼少、作息不规律,大部分人还会抽烟,他们的心脏病很可能跟咖啡无关。
进入新世纪后,研究者们采用更加严谨的方法对咖啡的健康风险做了更多的临床研究,结果发现:咖啡或许是被冤枉的。
年的一项汇集此前36项研究、涉及万人的研究论文指出,在排除了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后,咖啡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呈「U」形关系:
1)每天1.5杯咖啡,心血管病发生率减少11%;
2)每天3.5杯,降低15%,获益最大;
3)5杯或以上时,就没有效果了。
还有研究发现,每天喝中等剂量的咖啡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也会明显降低。
注:这里的一杯,约等于mL。
适量喝才是健康的方式经历了多年的论战,人们终于肯定了咖啡对心血管健康的好处,有的文章推荐每天喝1到5杯咖啡保护心血管,甚至干脆精确到了3.5杯。
不过,对于饮用咖啡,我们还不能盲目地说,喝咖啡就一定好。
1)不能正常代谢咖啡因人群需谨慎
咖啡因要经过肝脏一个特定的酶系来代谢,有少数人该酶系存在突变,对咖啡因的代谢缓慢,喝咖啡以后,咖啡因在其体内的蓄积时间更长,浓度更高。也就是说,这些人喝少量咖啡就能达到别人喝很多咖啡的效果。
因此,这种人应该谨慎控制摄入量。
2)喝咖啡应警惕热量超标
其实,咖啡本身的热量并不高,但如果为调味而加入很多的糖、奶精,一杯咖啡的热量可能会增加数十倍。长期饮用这些高热量咖啡,可能会增加心血管病的风险。
3)孕妇喝咖啡需限量
孕妇大量摄入咖啡因有导致流产、难产或胎儿生长异常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孕妇每天的咖啡因摄入不要超过mg,大约是咖啡店里一杯中杯美式咖啡的咖啡因含量。
鉴于茶和其他很多零食也含有咖啡因,所以孕妇也应该尽量少喝咖啡。
4)高血压患者最好远离咖啡
对于平时不常喝咖啡的高血压患者来说,喝咖啡以后可能让血压骤然升高。因此,如果血压没有控制好,或者自己并没有喝咖啡的习惯,在确诊高血压之后,最好远离咖啡。
因此,咖啡虽好,也要因人而异,适度适量,根据自身情况来把握,才能在获得最大的益处。
免责声明:图文内容整理自网络,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若文章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原作者后台联系我们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